近年最大的惊喜是,打破固有认知。
之前我们哀叹,“这轮AI中国严重落后”、“中国做不出3A游戏”、“中国不擅长文化输出”、“电影行业彻底不行了”,但是这些领域,突然涌现出了DeepSeek、《黑神话·悟空》、宇树机器人、哪吒电影。而且都是聚光灯之外的玩家,以一种前人没有预见的方式,默默耕耘,再突然绽放。
以上这些创举发生在杭州、北京、成都,也就是中国繁华的一线和超一线城市。我姑且把他们成为中国的“东部叙事”。
另一个同样打破我固有认知的领域,在中西部。固有认知里,消费看东部发达城市,市场大,创新多,但是这几年,中西部消费越来越猛,增长强劲。社会零售增速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73.6亿元,同比下降2.7%;上海,同比下降3.1%。但是中西部城市普遍强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2024年西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943.44 亿元,同比增长 7.2%,增速排名第一。
消费上呈现了,“东部降,西部升”,2023年,中西部地区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达到24.4%和20.8%。西部消费和经济的兴旺,我把其称为中国的“西部叙事”。
仔细一想,发生在东部和西部的悄然变化,其实有一个相同的底层逻辑:得益于中国适度超前的基建投资。西部,受益于高铁、高速、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普及。东部,受益于中国的“工程师红利”,而背后,是另一个适度超前的基建——前瞻性的大学扩招,叠加我国对于理工科教育的长期投入。目前,我国每年理工科毕业生约600万人,占全球新增工程师总量的40%。STEM人才存量超6000万人,相当于德国总人口的70%。
我的另一个感触是,从适度超前的基建,到突然绽放的商业成果,中间还有一个美妙的催化剂,那就是市场经济、市场规律。正是这一层,让我特别感慨,这个环境里,个体更要利用好中国的独特优势,顺势而为。
从最好的基建条件,到极致的商业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市场发挥作用,需要清晰的谋划、坚定的定力、巧妙的执行。随着DeepSeek、游戏科学、哪吒们的爆火,相信大家最近都听了很多梁文锋、冯骥、饺子的抉择和起伏。
而“西部叙事”里,从基建到成果,内容更丰富,电商、平台经济在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唐朝王维在长安边的渭城送别友人元二,写下了这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今天的我们已经很难理解这份分离的痛楚。当时远赴西域,不仅通讯交通不便,而且是一场艰难、危险的旅行。就像另一位大诗人岑参在《碛中作》的描写,“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