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在东南亚11个国家中有6个国家属于岛国,分别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东帝汶、菲律宾。
这片区域是亚洲、大洋洲的交界,联通太平洋与印度洋。马六甲海峡更是极为重要的交通要道,太平洋西岸国家与南亚、西亚、非洲东海岸、欧洲等沿海国家之间的航线大多经过于此。
东南亚国家。
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见证着中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外交理念的实践,书写着多边团结协作的典范。
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不断走向深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政策红利下,中国与马来群岛国家间90%以上商品实现零关税,贸易往来不断拓展,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显著增强,为双方经济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024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进一步升级<自由贸易协定>的议定书》正式生效,标志着中新高质量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自贸协定历经三次升级,进一步深化了服务贸易与投资领域的开放水平,为双方企业搭建起更加公平、友好的合作平台。
新加坡连续11年稳居中国最大新增投资来源国,2024年对华实际投资同比增长10.8%,这份韧性十足的成绩单生动诠释了双方合作的深厚根基。
中国与马来西亚的贸易额也在持续攀升。中国对马来西亚的投资正从传统基建转向高新技术领域——半导体封测和新能源材料的年增长率分别高达45%和60%。
截至2024年,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与中国的贸易约占马来西亚总贸易额的21%。2024年,马来西亚更是成为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在全球的第七大贸易伙伴国。
互联互通,共建海上丝路。
正如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时所言,中国愿意把自身发展同周边国家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让中国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周边,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
多年来,中国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承诺。
2023年10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时任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共同为雅万高铁揭幕运营。
这条两国元首高度重视的“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将雅加达至万隆的行程从3小时缩短至40分钟,显著改善了印尼民众的生活品质。
截至2024年10月,雅万高铁已运送旅客超600万人次,拉动沿线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为当地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是印尼现代化进程的助推器,更是中印尼合作共赢的鲜活写照。
2012年,中马两国领导人直接倡议和推动的重大合作项目“两国双园”相继开园。
其中,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蓬勃发展,累计签约项目投资超400亿元,累计工业总产值超350亿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近两万个,带动关丹港每年新增吞吐量超1000万吨。
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承建、全长600余公里的东海岸铁路也计划2027年底竣工,将进一步推动区域物流与贸易一体化。
马中关丹产业园区。
此外,文莱摩拉集装箱码头扩建项目正在助力摩拉港跻身区域航运中心,新加坡与中国启动的数字货币跨境试点正推动两国金融合作从“跟随”转向“领跑”……
增强互信,共谋地区安全。
近年来,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原则,通过高层对话、机制建设与务实合作,不断提升与马来群岛国家的战略互信水平。
中新关系于2023年4月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两国关系迈上新台阶。2024年11月,新加坡国务资政、前总理李显龙第15次以新加坡领导人身份访华。
随着中新建交35周年的到来,两国高层交往密切,双方在多边框架下相互支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024年11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
中马关系长期稳定友好,共识不断深化。2013年双方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23年就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
2024年11月,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上任两年内第三次访华,同中国携手推动中马下一个“黄金50年”。
中印尼关系近年来愈发密切。普拉博沃作为印尼候任总统和正式总统,均将中国作为首访国家,“双首访”凸显了印尼对中国的重视。(另见本号文章
两国签署《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及命运共同体建设联合声明》,标志着两国关系从“四轮驱动”升级为涵盖政治、经济、人文、海上、安全的“五大支柱”合作。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秉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与东盟国家正稳步推进“南海行为准则”制定,致力于解决海上争端,确保区域保持持久安全稳定。
2024年10月16日,中马海上问题双边对话首次会议在马来西亚兰卡威召开,双方围绕涉海形势深入交流,就海上务实合作达成共识。
中国与印尼也就南海问题达成广泛共识。2025年1月,中国海警局与印尼海岸警卫队首次高级别会晤在北京举行。两国共同承诺推进海警机制化合作,并加速“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为地区海上争端管控树立典范。
尽管菲律宾频频勾结域外国家,在南海蓄意挑衅滋扰,主动制造争端争议,破坏地区和平稳定,但中国始终保持克制,与各方共同努力,确保南海局势不升温失控。
民心互通,共筑和谐未来。
近年来,中国与马来群岛各国的民间往来持续拓展,文化交流不断深化。
随着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互免签证政策的实施,双边旅游热潮涌动。
2024年访马中国游客达380万人次,较2023年翻倍。在中国成为马来西亚主要留学生来源国的同时,赴华留学的马来西亚学生也日益增多。民调显示,77%的马来西亚受访者对中国持正面看法。
中马人文交流以历史渊源为根基,依托文化、旅游、宗教、青年、地方等多元渠道,开展人文交流,为双边关系提供了民意支撑,并在全球变局中探索更深层次的互利共赢。
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市鸡场街,百人舞狮队高举“马中友谊瑞狮”跃动翻腾,鼓点与欢呼声穿透云霄。
马中友谊瑞狮。
近年来,中国与马来群岛各国的教育合作也持续深化。
2024年11月,中国—印尼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在天津揭牌,成为两国职业教育合作的又一里程碑。
浙江大学与文莱大学携手恒逸集团打造“校-校-企”模式,为文莱培养160余名石油化工人才,其中超百人成长为技术骨干。
这些人文交流举措,如同一座座“心灵桥梁”,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在欢声笑语中增进理解与尊重,为区域和平注入温情与动力。
未来,随着交流的深入,双方人民的情感联结将更加紧密,为双方合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多年来,中国与马来群岛各国合作成效显著,但也面临着域外势力干扰与海洋争端等挑战。
特别是美国强推“印太战略”、搅乱地区局势,菲律宾随美起舞、频频挑衅,给地区安全与稳定带来了不确定性。
不过,无论域外势力如何极力搅局、个别国家如何兴风作浪,中国都将坚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持续推动与马来群岛国家合作走深走实,为南海的和平、繁荣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共同书写跨越蔚蓝的共赢新篇章。
给作者打赏,选择打赏金额
¥1¥2¥5¥10¥20¥50¥100 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