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时间,Trump发起的“对等关税”完全主导了国际舆论,诸如乌克兰危机、矿产协议、加沙重建、胡塞武装、伊朗核谈判等问题均被大家抛诸脑后。
说来好笑,Trump当初宣称要“24小时”“三天”“一个月”解决俄乌停火问题,现在看确实解决了——他创造了一个更大的问题,然后就没人关注乌克兰了。
在关税战波及的众多国家里,有一个立场颇为微妙,那就是印度。
尽管之前被加征了26%的关税,但莫迪政府表现得十分淡定,印度商务部长高耶尔近日在孟买举行的论坛上说道:
“全球贸易即将发生的变化不仅会给供应链带来公平,也有利于这个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指印度),我们正处于一个历史时刻,完全有能力将当前的形势转化为机遇。”
论坛发言时,高耶尔称不会对美国采取报复行动,并极力淡化关税对经济的任何直接冲击:
“印度不是一个出口依赖型经济体,庞大的内需在某种程度上使印度保持稳健,任何贸易中断的影响都不会那么大。”
不仅如此,他还附和了Trump的逻辑,将全球经济动荡的原因归咎于中国加入WTO:
“如果有人问我是什么触发了我们今天的情况,以及为什么我们会经历这种动荡,这个起点实际上是2001年中国获接纳成为WTO成员……”
继以色列、日本和约旦之后,印度是第四个被美国Trump政府邀请参加白宫首脑会谈的国家,Trump在2月13日会谈后的联合记者会上强调自己与莫迪之间关系是“迄今为止最好的”。
为什么印度对关税乱局感到如此兴奋呢?
1、
或许很多朋友会感到意外,“印度制造”提了这么多年,但迄今为止印度其实是个贸易逆差国,跟美国一样。
印度的贸易收支长期以来处于赤字状态,根据其工商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度赤字规模达到了2389.9亿美元——进口6702.5亿美元,出口金额4312.6亿美元。
其中,美国是印度最大的出口市场,也是在主要国家中唯一一个实现贸易顺差的对象国。
所以26%的关税对印度存在不小的杀伤,只不过新德里现在比较乐观,认为其他竞争对手更糟糕,并想当然的以为有可能在几个月内同美方达成协议。
2、
虽然和中国一样拥有14亿人口,但印度的工业化程度不高,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存在感也不强,完全比不上东南亚。
放眼全球产业链,美国独自掌握最高端的“金融”,美西方共同掌握“高科技及高端制造”,中国在拥有庞大“中低端制造业”的同时逐步向“高科技及高端制造”迈进,印度、东南亚、墨西哥等国家或地区则处于吸收“中低端制造业”的发展阶段。
除此之外,还有一众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国,以及部分游离于全球体系之外的国家。
某种意义上讲,印度和东南亚处在同一生态位,有着竞争关系,都希望抢夺“世界工厂”这块蛋糕。
由于印度的营商环境比较恶劣,前些年来自欧美和中日韩的转移产能大部分去了东南亚,这让印度非常不爽。
此番见到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被美国课以重税,颇有幸灾乐祸的感觉,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
新德里在建的地铁站和立交桥。印度目前处于大兴土木的阶段,政府在机场、桥梁、道路和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几乎随处可见。
3、
印度是一个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的国家,跟哪个国家都谈不成自贸协议,被排除在绝大多数高水平自贸区之外。
当初RCEP谈判时,中国一度非常希望拉印度入群来实现经济整合,可莫迪政府最后时刻还是选择退出。
有些西方媒体将这一事件与同期的中印边境冲突联系起来,这其实大有夸张之处,因为RCEP已经是涉及印度的自贸协议中最接近成功的一个了,别的更遥遥无期。
没有高水平自贸协定做支撑,印度纵然拥有巨大人口红利,也很难拿下世界工厂的宝座。
据孟买独立研究机构的数据,印度全国共有约10亿适龄劳动人口,但仅有4.3亿个工作岗位,而且大多数就业者都是日工和农民,过着极其不稳定的生活;尤其对妇女而言,很大程度上被排除在正规劳动人口之外。
该机构指出,印度制造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十分脆弱,长期被僵化的官僚主义、对自给自足的热衷,以及对国际贸易的蔑视所累。
莫迪上台后改变了一些做法,号称要简化法规、支持产业发展,但这里面宣传的成分居多——制造业如今只占印度经济的13%,比莫迪十年前上任时还低。
印度纺织厂里的工人,同样的工作中国多由女性承担。
4、
独立后的最初几十年里,印度与中国一样奉行社会主义经济路线,模仿苏联实施“五年计划”,积极奉行进口替代战略,严格限制私营公司、对外贸易和外来投资。
虽然冷战期间印度不被视为社会主义国家,但它本质上也是苏联阵营的成员,时间甚至比中国都要长。
直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联大厦将倾,印度才开放市场、实施经济改革,比中国晚了整整十年,错失了一段宝贵的发展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印度摸索着走出了一条奇怪的发展路线,堪称产业层面的“种姓制度”——少量婆罗门+广大首陀罗。
印度的产业结构很奇怪,不像个发展中国家。
一般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道路是“农业→轻工业/产品代工→高端装备制造业→中高端服务业”,印度却直接绕过了中间的制造业阶段,直接跨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服务业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50%,对标发达国家。
班加罗尔硅谷效果图
美国硅谷大厂正将越来越多的工作外包给位于班加罗尔科技园的印度员工,以降低人力成本。
5、
之前提到印度拥有大量贸易赤字,那这笔钱该从哪里补回来呢?
答案就在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
Trump发动“对等关税”时刻意模糊了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概念,实际上,像美国、印度等国家,它们虽然货物贸易处于逆差状态(即制造业偏弱),但服务贸易是顺差的(服务业强)。
相关数据显示,在服务贸易领域,2024年美国贸易顺差超过2900亿美元,接近历史新高,特别是在云计算、金融等领域的服务出口尤为突出。
按照美国制定“对等关税”税率的方法进行过计算,假如世界其他经济体为纠正当前服务贸易失衡,需要对美国科技公司、金融公司、咨询公司等平均征收19%的关税。
印度的情况跟美国类似,其2023年货物出口额为4300多亿美元,服务出口额为3411亿美元,服务出口比例之高十分惊人。
而在印度的服务出口中,近70%流向美国,主要为软件外包。
硅谷不是有一堆印度裔CEO嘛,这些人把大量外包服务给到位于班加罗尔的印度科技公司,用远远低于美国程序员的薪水雇用了一批印度本土程序员……
Trump就职典礼上,位于贝索斯和马斯克之间的印度裔谷歌CEO皮查伊。
军迷圈很有名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也位于班加罗尔,它可以在俄罗斯苏霍伊公司许可下制造苏-30MKI战斗机。
猫有猫道,狗有狗道,地球上的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各有各的生存之道。
某种意义上讲,关税战与世界贸易体系重构冲击的是一些发达国家和深度介入全球化分工的发展中国家“优等生”。
而那些原本即游离于国际贸易体系之外的国家颇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架势,比如俄罗斯就没有被Trump纳入对等关税,因为俄美只剩下很少一点贸易了。
其他像中亚、非洲、朝鲜、伊朗等等,它们也不受什么影响。
网络热图,俄罗斯坐看贸易战。
说来真是有趣,近日有俄罗斯专家称:“这场关税战的影响不亚于特别军事行动”。
三年前普京发起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别军事行动”,如今Trump又发起了一场同样让全世界目瞪口呆的“特别关税行动”,二人协力打破旧秩序……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历史就是这样磕磕绊绊向前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