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柳叶刀: 从折叠屏看中国企业主导面板产业的机遇 |2020-2-28

日前,京东方A将独家供应华为Mate Xs的柔性折叠屏刷遍朋友圈。受此影响,国内与面板相关的企业股价大涨。
毫无疑问,华为发布新款折叠屏手机能使用国产的柔性屏,得益于国内面板企业在面板产业上不断突破日、韩、台的垄断,尤其是柔性屏幕。如今,在面板产业主导权方面,中国企业迎来机遇。
从小时候电视用的CRT显像管,到后来的LCD液晶显示屏,再到新一代OLED技术。中国企业不断技术追赶,在你死我活的大规模价格战中,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也因为如此,才能在柔性OLED屏上实现几乎与三星这样的技术龙头“并肩”。
柔性OLED技术拉开折叠屏手机帷幕
目前面板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LCD液晶屏,手机和电视应用各占一半。另一种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主要用于手机。作为新一代面板,OLED较LCD更薄、更轻、更柔性、更节能。
1979年,华裔科学家邓青云最先发现OLED,并制成新型的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此后世界各个研究机构开始致力于小分子OLED器件研究。早期的OLED技术的确存在一些问题,而且制造成本也很高,比已进入消费市场的LCD液晶面板高出一大截。
邓青云教授做客清华论坛  图源:清华大学官网
进入21世纪前,美国柯达公司将OLED技术专利控制在自己手里,普及使用不广,只出现在MP3播放器、数码相机显示器等小型设备上。陷入经济危机后,柯达就将专利卖给了韩国企业。不过,经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OLED已经开始承担起下一代面板技术的角色。
现在我们所说的柔性OLED屏,并不是天生就是柔性的。在OLED出现之前,LCD液晶板都需要第二光源,因此必须“建筑”在一块坚实平整的基板上。当基板和屏幕保护材料都是玻璃的时候,屏幕当然不可活动。
但OLED就不同了,它的组成较为简单,不需要背光等各种组件,因此很快有人想到了将它放在柔性的聚合物平面上,这样做出来的屏幕就是我们所说的柔性屏。
OLED分为刚性屏(曲面屏),柔性屏、以及未来的卷曲屏,技术依次演进。进入柔性屏时代,三星和LG算是前行者。2013年10月7日,LG Display宣布开始量产柔性OLED面板。
2014年,三星尝试将柔性屏幕技术用于手机屏幕。拥有单侧曲面屏幕的Galaxy Note Edge是第一款采用柔性OLED屏幕的智能手机,一经推出便引发关注与热议。此后,三星加大了柔性OLED屏幕研发,折叠屏手机时代拉开帷幕。
中韩柔性屏幕之争已悄然展开
如果说柔性OLED屏是手机能够被掰弯的技术基础,那么,消费者对大屏的需求,和大屏无法单手控制、难以随身携带之间的矛盾,就是折叠屏手机得以诞生的土壤。大屏幕、不易碎、分量轻,给手机带来新可能的柔性屏,吸引了一众手机厂商。
根据咨询公司DSCC的统计,目前市场上已经发布的5G手机中83%手机采用了OLED屏幕,而柔性OLED屏幕和折叠屏手机形态已经成为三星和华为等龙头厂商的5G旗舰机型选择。
在三星、苹果和华为等一线大厂带动下,柔性OLED面板渗透率加速提升。市场研究机构预测,未来几年国内柔性OLED产能开始释放,预计到2023年柔性OLED渗透率将达到40%。
凭借着产能和良率优势,在OLED手机面板供应格局中,三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无论是刚性、柔性还是折叠面板,占据行业接近90%份额。三星的OLED的综合良率远超竞争对手,其中刚性接近90%、柔性接近80%。
截至2019年8月,三星在OLED面板领域拥有1条4.5代生产线,1条5.5代生产线,2条6代生产线,并逐渐关停旧产线,将保留的TFT-LCD产线改为生产QD-OLED产线。
随着液晶产能过剩,LG在2019年也相继关闭LCD生产线,把核心业务放到OLED身上,位于LG京畿道的第6代AMOLED生产线中增加触摸集成设备,并将背板工艺从LTPS转变为LTPO。预计今年它将为苹果的iPhone提供触摸集成的OLED面板。
不过,韩企在柔性屏产业一方独大的局面,不久可能即将改变。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建和准备建设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近10条,未来的产能可能超过韩国。
京东方方面称,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良品率达到业内较高水平,去年上半年出货量超千万片。绵阳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已实现量产出货,柔性OLED智能手机市占率有较大提升。
除了京东方,像TCL、维信诺、天马、和辉光电等企业都在不断投资多条柔性显示生产线。
2017年9月TCL建成中国第一条G4.5柔性OLED的中试线后,又基于武汉光谷的基础设施和产线需求的匹配度,投资350亿元建设了第6代柔性LTPS-AM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t4项目)。
没有巨额投资 哪来的面板行业主导权
“缺芯少屏”之前一直是国内的痛点,这一痛点就涉及整个半导体产业。事实上半导体产品有三种:光伏、面板、集成电路,这三种对硅片的纯度要求不同,依次而言,芯片纯度最高。但是不论三者的哪一种都是行业咽喉,如果不发展就受制于人。
业内数据显示,投资一条柔性屏生产线至少400亿元。作为追赶者,没有巨额投资就想拿到行业主导权,难以实现。就拿光伏产业来说,1998年国内开始发展光伏,已经晚于西方。2004年在政府补贴下出现过剩产能,但与此同时硅片成本降低,竞争力开始出现。08年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开始“双反”,国内光伏进入寒冬,但国家出台差异化补贴政策,扶持优秀企业,如今还有谁能和中国光伏叫板。
在中国面板起来之前,国内家电曾饱受欺凌。2001年至2006年的时间里,三星、LG、奇美、友达、中华映管、瀚宇彩晶六家企业,在韩国和台湾地区多次召开“晶体会议”。这种联合算计,把中国市场面板价格拉到国内家电厂商无法承受的程度。
面板行业具有极高的技术与资金壁垒,没有几百亿玩不起。如今京东方已经是全球第一大面板厂商,甚至三星都采用京东方的屏幕,没有不惜血本的投资是做不到的,虽然总是有人说它负债累累。
当初国产面板刚下线的时候,日韩台企业纷纷压价,京东方等企业曾承受巨额亏损。但因为国家资金在背后支持,国内仍扩大产能打价格战。此后,在液晶面板业务上,日本、台湾地区的企业被挤垮,韩国企业也扛不住,陆续退出LCD产能。
这种“骚操作”并非中国的独家发明。在液晶面板产业发展早期,日本产商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90年代其产能一度产局全球90%以上。然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来,以三星、LG为代表的的韩国厂商开始了逆周期投资(当然,储存芯片产业他们也是这么干的),抢占面板市场龙头地位。
目前韩企虽逐步退出LCD液晶面板,并非终生隐退。实际上三星早在2007年就对新一代OLED面板进行布局,虽然当时并非主流,但仍借助自家的手机产品进行市场推动。随后,2017年苹果宣布在自己机型上采用OLED屏,使得新一代面板技术渗透率大增。
全面主导面板行业  打破上游原材料和设备工艺垄断成关键
OLED面板渗透率增长,也带动OLED国产面板进入放量阶段,但是国内面板厂商对于上游的设备和原材料,仍依赖进口。在原材料方面,关键的发光材料基本被美、日、韩、德等企业掌握,这些企业一般把部分OLED中间体/粗单体的生产外包出去,自己只需掌握最顶尖加工的技术。中国只能担任全球OLED中间体/粗单体的生产国角色。
日本的出光兴产、新日铁住金化学,美国的UDC、陶氏化学、德国的默克,韩国的三星SDI,在原材料方面赚取大量利润。
同样上游工艺设备也是痛点所在。OLED制造工艺的关键,被称为OLED面板制程“心脏”的高端蒸镀机完全依赖进口,其决定了OLED面板的像素点分辨率和良率,就如芯片与光刻机的关系。
全球中高端蒸镀机被日本Cannon Tokki、韩国Sunic System、YAS、SFA等企业垄断,产能严重受限。其中,Cannon Tokki虽然企业规模不大,但却近乎垄断高端OLED制造所需的真空蒸镀机。
因为感激三星在危难的资金救助,2017年以前,Cannon Tokki一直独家为三星提供产能。直到2017年Cannon Tokki扩产,才让LG和京东方拿到高端真空蒸镀机。
在残酷的竞争市场打拼几十年,三星没有把自己的面板命运完全交给日本公司,其使用的Cannon Tokki蒸镀机,但是其核心部件蒸发源是三星自行开发的技术。所以就算Cannon Tokki将设备出售至三星以外面板厂,因其核心部件不同导致性能也会不同。
众多巨头已占据上游市场,国内未来要想在打破设备制造工艺的垄断,巨额投资肯定是不可避免的。想想为了攻坚高端芯片产业,国家大力投资芯片代工企业中芯国际,并设立几千亿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
总体来说,随着5G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穿戴设备广泛应用,未来面板下游市场前景广阔。在中游屏幕技术上,通过多年的巨额投资,京东方、TCL已经把日本、台湾厂商挤垮,如今已和三星、LG等企业在OLED赛道中并肩赛跑。而想要获得上游原材料与工艺设备制造,除了资金,还需要时代机遇。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柳叶刀: 从折叠屏看中国企业主导面板产业的机遇 |2020-2-28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