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法国和德国突然对当年殖民罪孽“醒悟”了,争先恐后地向非洲忏悔认错。
5月2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时承认,法国对1994年发生的卢旺达大屠杀负有巨大责任,并希望重新建立与卢旺达的关系。
马克龙身后还跟着欧洲卫星通信公司等15家法国顶级企业的老总们,准备与卢旺达谈论卫生、物流、能源、信息通信技术和农业领域的合作问题,下一站是南非。
连《纽约时报》都说马克龙正在非洲积极应对“新兴国家”的挑战,以获取更多利益。而英国《卫报》则认为马克龙得不到什么东西,也提供不了什么新的东西,而且向“卢旺达独裁者”卡加梅示好,不符合西方价值观。
《纽约时报》所说的“新兴国家”就是指中国,希拉里、蒂勒森、蓬佩奥等国务卿们已经不止一次“提醒”非洲国家:美国才是非洲真正的“朋友”,而中国会利用“债务陷阱”拿走这里的一切。
不过,欧洲大国现在也说自己是非洲的“真正朋友”。
在法国之后,德国外交部28日也发表声明:承认德国对前殖民地纳米比亚的赫雷罗族人和纳马族人犯下种族灭绝的罪行。
德国将提供11亿美元给纳米比亚,主要惠及(补偿)遭到屠杀的赫雷罗族人和纳马族人(1904-1908年期间,8万赫雷罗族人被杀了6.5万人,2万纳马族人中至少有1万人被杀)
下个月德国外交部长马斯将访问纳米比亚,并签署一系列协议。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也计划在今年内访问纳米比亚,代表德国正式道歉。
纳米比亚总统根哥布对德国的声明表示欢迎,但赫雷罗族人和纳马族人表示德国的出钱方式更像是一种侮辱。
因为自1990年3月纳米比亚独立以来,便将当年德军的行为定义为种族灭绝,并要求德国道歉。但德国直到2004年,才由发展部部长海德玛丽在纳米比亚访问时,承认德国有“道德责任”,但拒绝将其定性为种族灭绝。
2015年起,双方就这段历史进行了长时间谈判,直到这次德国外交部发表声明,承认自己曾犯下了种族灭绝罪行。
因此,赫雷罗族人和纳马族人对德国人道歉的动机还是心知肚明的。
德国跟法国不约而同“良心发现”,动机都是“重返非洲”,加强与中国的竞争,所谓“认错”,不如说是投机。
法国还有更大的手笔,5月17日,马克龙在巴黎宣布:“法国准备免除苏丹的50亿美元债务。”还要帮助苏丹偿还欠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中的15亿美元。
而德国总理默克尔之前则推出了“非洲版马歇尔计划”,德国未来将拿出1200亿欧元用于援助非洲,理由是根除难民问题。
美国今年准备将“美军非洲司令部”从德国搬到尼日利亚,以应对中国的非洲的“军事威胁”。
当西方在非洲忙着抢占道德高地时,法国和德国的“认错”态度,已被吹成了“勇气和道德”担当了。
欧洲也在为自己感动,5月28日,法广新闻在社评中表示:每当法国勇于正视自己在历史上的黑暗时,就会为法国赢得宝贵的荣誉。卢旺达人有权得知真相,法国人也有权得知真相,马克龙向卢旺达发出了真诚的信号!
德国媒体则认为与纳米比亚关系可以翻篇了。
那么殖民非洲最久,地盘最大的英国呢?
盎格鲁-撒克逊人道歉是不可能道歉的,不过,在2018年特蕾莎.梅首相访问非洲时就承诺过,英国计划向非洲投资40亿英镑,另外,英国还将把GDP总量的0.7%用于援助。
今年1月,英国组织召开了非洲投资会议(视频连线),英国与非洲合作重点在于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金融专业、农业技术四个领域,意向金额达89亿英镑,鲍里斯·约翰逊还敦促英国企业和投资人要关注非洲。
5月13日,英国外交大臣拉布还宣布出资2200万英镑帮助非洲和印太地区国家“建立网络防御”,以对抗来自中俄的威胁。
可以预见,在疫情过后,西方与中国,以及西方大国之间在非洲的竞争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德国、法国认个错居然就有了“和平卫士、慈善家、文明世界”光环了,那白莲花们早些年都干嘛去了?
在这方面,中国还真是“吃亏”,因为我们在非洲没有累累血债,没有杀人放火,没有干过伤天害理的事情。所以无法像西方列强那样认错忏悔,博取掌声一片。
而且,中国在非洲做了这么多好事,还要在网上挨那些美粉的骂,不是吗?只要中国免除非洲一些债务的消息出现,马上就有人会带节奏攻击,甚至连援助非洲项目都要骂。
然而,当法国、德国、还有日本免除非洲债务,提供大量援助时,这些人却在网上大夸它们精明能干、布局深远。
它们的评论只有一条公式:中国做什么都是错的,在非洲必成最大输家;西方做什么都是对的,注定人生赢家。
中国在非洲是输家还是赢家?其实讨论这个问题既狭隘又肤浅。
西方喜欢设置这类议题,但很容易导致精神分裂,因为西方媒体和应声虫们永远无法将这两种说法统一起来:中国将拿走非洲的一切;中国在非洲亏大了。
其实这两种自相矛盾的说法,目标是殊途同归:前者在国际上诋毁中国形象,就像蓬佩奥说的“新殖民主义者”;后者在网上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真相”来刺激网友情绪。
只有急功近利的西方才会在意输家和赢家,换句话说,法国和德国排着队向非洲示好,就是因为它们觉得自己要输了。
中非关系
非洲的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森林资源都能令人流一地口水,今天,没有一个工业国的发展能离得开非洲。
二战之后,殖民地纷纷独立,非洲角力演变成了美苏争霸。中国当时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与美苏相比都处于劣势。
中国必须在美苏两强之间迂回突进,如果没有伟人非凡的战略眼光,中国根本不可能这么早地涉足非洲。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中非关系得到了累累硕果。
经济方面:1956年,中非贸易额仅为1200万美元,2020年已突破了2000亿美元,后疫情时期,还会进一步发展。
政治方面:“三个世界”理论,将第三世界国家团结起来,与中国形成联合阵线,这是中非合作最牢固的政治基地。
中国富裕了,也没有飘飘然脱离第三世界国家,去跟西方搞什么G8集团。
军事方面:中国在吉布提拥有了一个海军后勤保障基地。
5月6日美联社报道,中国在与北至毛里塔尼亚,南至纳米比亚等非洲西部沿海国家(大西洋东岸)接触。美国非洲司令部司令汤森德(Stephen Townsend)表示,“我宁愿它(中国)在坦桑尼亚再建一个基地,而不是选择在大西洋东岸。”美国总是在非洲渲染“中国威胁论”,这种捕风捉影的说法,能吓住非洲国家吗?
中国在非洲军事影响力增强是必然的,但跟美国在非洲的军事存在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人民解放军代表着捍卫和平的力量,而美军则意味着战乱和破坏。
中非关系在当年就像一株小树苗,今天已长成了参天大树。
什么是高瞻远瞩?这就是高瞻远瞩。
早布局、早落子、早行动,一切收获都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饮水思源,路才会越走越宽。
有人为失去非洲而气急败坏,用强盗逻辑来看待中国。他们应当反思,为什么花费了天文数字的援助资金,却得不到非洲人民的信任?
就像法国跟卢旺达认错时,西方媒体却称卡加梅总统为“独裁者”,那西方是打算来合作还是颠覆?非洲人心里没有一点数吗?
西方只要回到非洲,就一定会将它们那一套双重标准加在非洲头上,“顺我者民主自由,逆我者毒菜砖制。”
中国在非洲的政策:
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私利。
这五个“不”,请问有法国、德国、英国,还有美国哪一个能做到?
中国在非洲强调合作共赢,并不排斥与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合作。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只要来到非洲,必定要追求政治霸权和经济垄断,并排斥它国,本质上就是企图二次殖民非洲。
相比之下,高下立现!
一天到晚靠诋毁、靠造谣、画圈圈诅咒别人的国家,路只会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