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温伯陵:人生没有选择的权力|2021-05-31

1


周末读书,读到一段比较冷门的故事,和大家聊一下。这篇不会写太长,就当作是简短的读书笔记吧。


说这个故事冷门,是因为发生的年代非常久远,而且记载在史书的冷门篇目里,要是不仔细研究,一般人不会注意到。


但是这个冷门故事,背后却有一条没人说过的中国历史脉络,值得拿出来说一下。


3000年前的商朝末年,朝歌的商帝如日中天,没有丝毫亡国的迹象,天下诸侯的人生目标,还是做好商朝子民,没事别给朝歌添乱。


周国是一个西陲小国,也没有取而代之的心思,日子过得岁月静好。


那时的周国君主是周太王,生了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和季历。和大部分年老的父亲一样,周太王特别喜欢小儿子季历,爱屋及乌之下,连季历的儿子姬昌也喜欢的不行。


看到这个名字,熟悉历史的朋友估计明白了,周太王的孙子姬昌,便是后来名震天下的周文王。


可是周太王不可能知道,未来的周国能开创八百年国运,那个粉雕玉琢的孙子,也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圣人。


他只是因为喜欢季历,顺便喜欢姬昌,而喜欢姬昌导致他更喜欢季历。


国家传承不是财主家分家当,不能因为周太王喜欢季历和姬昌,便绕过太伯和仲雍,直接把王位传给小儿子一系。


那样的话,嫡长子继承制还要不要?两个儿子会不会有意见?给后世君主留下不好的榜样,造成传位没有章法怎么办?


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周太王要一碗水端平,要不然这个家就散了,因为在家国一体的年代,王族争位意味着国家崩盘。


但是很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太伯和仲雍明白了周太王的心思,决定放弃王位的继承权,跑到南方的蛮夷之地,白手起家自力更生


而且为了彻底断绝父亲的念想,兄弟二人“断发文身”,把自己搞得人不人鬼不鬼,隔空向周太王喊话:


哪有纹身壮汉继承王位的,您赶紧放弃我们俩,传位给三弟吧。


周太王无奈,只好强忍巨大的悲痛,在去世前立三子季历做接班人,随后是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


这事最神奇的地方在于,一个西陲大国的王位,哥俩说放弃就放弃了,根本没有争取一下的意思。周太王稍微流露出自己的心意,他们直接躺平。


类似于现在市值百亿的大公司,董事长的两个儿子放弃股权和继承权,让亲弟弟继承董事长职位,自己跑去老少边穷地区白手起家。


是不是不可思议?


后来的儒家士大夫们,纷纷写文章夸奖太伯和仲雍,说他们高风亮节,简直是堪比周文王的圣人啊。


这里面肯定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美德,但我们扒开美德的外衣,是不是可以思考一个问题:


他们为什么不在乎王位?


其实司马迁已经通过记录历史,给出真正的答案了:太伯之饹蛮夷,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


翻译过来就是,太伯和仲雍跑到长三角地区,创立了吴国。当时的长三角是蛮夷的地盘,他们听说兄弟俩让位的高风亮节,感到十分佩服,便有一千多家前来归附,拥立太伯为真正的吴国国王。


这才是高风亮节背后的真相啊。


正因为可以随便创立一个国家,他们才心甘情愿的让出一个国家,反正都是做国王,在哪里做不一样


无非是强盛的程度不同罢了,但国王仍然是国王。


就像上文举例的百亿集团,两个儿子放弃股权和继承权,跑出去另立门户,看起来是落魄了,但他们可以随时创办一个市值十亿的公司。


那太伯和仲雍为什么能在长三角立国,蛮夷为什么会拥护他们?


司马迁说“蛮夷义之”,也就是蛮夷被他们的美德感动,哭着喊着要给自己找一个国王。


可问题是,有美德的人太多了,不止太伯和仲雍啊,随便在田间地头走一圈,就能见到父慈子孝的感人场面,蛮夷为什么不拥护其他人,偏偏拥护太伯和仲雍呢?


其实原因也简单——太伯和仲雍是周太王的儿子,而周太王是黄帝的16世孙、尧舜的宰相后稷之12世孙。


换句话说,太伯和仲雍是黄帝的嫡系血脉,正儿八经的名门贵族之后,在黄帝后裔才能做大国诸侯的夏商周时代,拥立太伯和仲雍这种黄帝血脉,才能得到中原诸侯的认可,进而加入中原主流文明圈子。


如果蛮夷拥立一个土著做王,那就只能游走在中原文明的边缘地带,将来不是被灭国,就是被奴役,永远不可能有什么大发展。


对于太伯和仲雍让位的事,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他们为了成全父亲的心意,便用血统、名声和家族资源另起炉灶,创立了一个次于周国的小国。而长三角蛮夷属于借壳上市,以拥护太伯和仲雍的行动,正式加入中原主流文明圈


事实上,以后的事情就是这样发展的。


太伯死后,因为没有儿子,便传位给弟弟仲雍,然后又经历了三代吴王,就赶上“武王伐纣”的历史进程。等周武王的事业成功以后,开始大封家族成员为诸侯,巩卫周朝的家国天下。


周武王想起有两个叔爷,当年离家出走,现在不知在哪里,要是找到叔爷后代的话,也算比较亲近的家族成员了。


于是周武王下命令,寻找太伯和仲雍的后代。不久后得到报告,长江附近有个吴国,国王正是仲雍的曾孙。


还说什么呢,准备封你为诸侯,没想到你已经成诸侯了,反倒省事了。


周武王赶紧颁布诏书,以周天子的名义册封吴国为诸侯,正式成为周朝的一部分,而吴王周章的弟弟虞仲,被单独拎出来,专门在山西给他建立了虞国。


经过百年时间,一家人重新再一起啦。 



2



现在回头来看“让位”的美德,是不是没那么单纯了。


其实这件事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太伯和仲雍有人生的选择权。他们可以选择和周太王硬刚到底夺取王位,也可以选择放弃王位另起炉灶。他们可以选择做一个恶人,也可以选择做一个圣人。


这种选择权,才是圣人和美德的前提。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既然可以用低成本获取保底收益,又何必孤注一掷,博一个未知的最高收益


就像做选择题一样,其中一个选项是100%的概率得到1000万,另一个是50%的概率得到10亿。


你会怎么选?


恐怕大部分人会选择1000万的保底收益,而不是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赌10亿的选项,毕竟有50%的概率是一无所获呢。


太伯和仲雍的人生选择,其实就是如此。


那为什么太伯和仲雍的人生选择,会成为后人交口称赞的美德,甚至把他们奉为圣人呢?


因为后世的皇家子弟,已经没有选择权了,这种让位的美德几乎成了绝响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废除分封制度,从根源上杜绝了另立国家的可能,并且派出大军南征北伐,打下前所未有的疆土。


北至长城、南到百越、东抵大海、西临大漠,凡是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中国人能到达的地方,都成了秦国的领土,再加上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让你想跑都没地方跑。


从那个时候起,所有人都只能在一个国家生活,“天外有天”只是理论上的说法,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实现。


当然了,统一对于中国是好事,我们一定要承认。


但是对于皇族子弟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天下统一、天外无天”,意味着他们失去了人生的选择权。


那些皇族子弟要么一步登天继承皇位,要么跪在兄弟的脚下,做一个顺服的臣民,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三种选择


想和太伯、仲雍一样跑路,别开玩笑了,天下都是皇帝的,又能跑到哪里去?


可能刚跑出都城,便做为行迹可疑人员,被吃瓜群众给举报了,到时候被抓回去,就是藐视皇帝的重罪,轻则幽闭终生,重则一杯毒酒了此残生。


要是遇到秦二世胡亥那样的兄弟,不论兄弟的关系远近,全部送上刑场,连全尸都不给留。


既然人生没有选择,皇族子弟就要开始争夺皇位,有能力的拉帮结派,没有能力的选择抱大腿,以便将来有一口饭吃,不至于被关系不好的兄弟杀死。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皇族内部的“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基本成了一句口号,可以骗父亲,也可以骗兄弟,唯独骗不了自己。


他们知道,要么生要么死,就这么简单


用时髦的话说,大一统让皇族内卷了,而内卷的时代就是这么残酷。


把这个逻辑放到其他领域,不也一样么?


以前国内应试教育竞争激烈,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送娃出国,换一张国外文凭回来,立刻身价倍增,工作和职位随便挑,直接完成阶层跃升。


类似于太伯和仲雍的让位之事,有非常大的人生选择权。


后来出国留学的人多了,国外文凭随之大幅度贬值,倒不是说国外文凭不好,而是含金量没有20年前高了,更不可能直接完成阶层跃升。


他们是大一统以后的皇族子弟,人生选择权一天天的缩小到没有。


至于职场晋升更是如此。


国家在高速发展期,到处是创业公司,每家公司都需要大量人才。只要有能力,你在这家公司做的不开心,马上就能跳槽到另一家公司。


等大浪淘沙的年代过去,市场上的公司结构基本稳定了,而且每家公司的人员结构也稳定下来,你要是在一家公司做到某个职位,再想跳槽就难了。


毕竟一个萝卜一个坑,谁家都不缺人,你又能去哪里?


既然跳槽难,那就只能卯足劲向上晋升,几十个人打破头抢一个职位。这种场景和皇族子弟争皇位,又有什么区别?


要是不想竞争,就得躺平挨捶。


大家不是不想发扬美德做圣人,实在是环境太残酷,做圣人的代价是死路一条,反倒是做恶人有一线生机


比起财富自由,这种人生选择权才是最难得到的。



3



文人喜欢标榜道德,觉得只要自己的道德高尚,世界上什么事情都可以解决,不会存在任何障碍。


如果解决不了,那一定是道德不够高尚,不仅自己需要诚意正心修身齐家,还要教育广大人民读圣贤书,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标准。


等所有人都接受王道教育以后,世界就会回到最原始、最美好的上古时代,与世无争安享太平。


这套逻辑曾经在中国大行其道,被文人士大夫们奉为治国纲领。


但他们没有想到更深层次的逻辑:


上古美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当代的争夺资源,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想把上古美德生搬硬套在当代现实身上,结果就是缘木求鱼,苦了自己,也害了国家。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行为准则,适者才能生存,如果抱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心态闯荡世界,迟早要出大问题。


因为道德和现实是两码事,尊重现实规律才能产生真道德,才能六亿神州尽舜尧


如果想让虚无的道德,缔造沉甸甸的现实世界,那就只能产生满口胡言的假道学先生


这件事同样没有第三种选择。


太伯和仲雍让位的美德,只能产生于上古那种宽松的时代,正是因为尊重了现实规律,上古才产生了真道德。


那些文人用上古美德教育后世的皇族子弟,又有几个人打心底相信,我应该这么做?


凡是照搬书本教条的人,坟头草都有三米高了。


想起南北朝时宋朝皇帝刘准,9岁时被权臣萧道成拥立继位,做了2年傀儡皇帝,11岁时被萧道成的部将逼宫,要求禅位给萧道成。


年幼的刘准说:“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可谓是字字泣血。


随后不到一个月,刘准死于丹杨宫。


这个时候想学圣人让位,已经做不到了。


以前对刘准的临终之言没有太大感觉,认为是末代傀儡皇帝的可怜吐槽,现在读起来,反倒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意思了。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温伯陵:人生没有选择的权力|2021-05-3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