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牛弹琴:悲剧的一幕发生了!|2021-08-17


我知道,喀布尔肯定会有悲剧,但真没想到是这样的悲剧,尤其是半空中跌落的悲剧。

看到很多朋友说,美国又在上演“西贡时刻”。


1975年4月,西贡易手,也是大批民众涌向美国的直升机,以至于为了让飞机离开,一些手被强行掰开。


2021年8月,塔利班拿下喀布尔,更多民众涌向喀布尔机场,人们看到了空中掉落的悲剧。


如果说略有一些差别,那就是46年过去了,更加混乱不堪,更多的悲剧。


为什么会这样?


请原谅,我忍不住还是要多说几句。


第一,美国难辞其咎。


美国历史上最长的这场战争,历时整整20年,将阿富汗彻底打烂;但最后不负责任的仓促撤军,却哪管背后洪水滔天,以至于这样的一地鸡毛。


事实上,这些能够涌到喀布尔机场的阿富汗人,应该还都是阿富汗的精英人士,很多人很可能还怀揣着美国、英国等国的特别签证。他们本来想逃离喀布尔,哪知道,生命就提前葬送在这里。


想想从起落架上掉下来的阿富汗人,那一刻,不管他是什么样的政治观点,该会是多么的绝望,对美国多么的失望。


这两天,看到了太多的对比照,有“西贡时刻”的对比照,还有更有寓意的一张对比照。


一群塔利班士兵,坐到了阿富汗总统的宝座上,面对镜头,一脸兴奋。


在戴维营度假的拜登,就阿富汗问题进行视频连线,右手托腮,一脸落寞。



第二,对塔利班的考验。


对塔利班来说,这其实也是一种信任投票。人们冒死也要离开,可见对塔利班的恐惧是多么根深蒂固。


有些恐惧,可能是西方的宣传。但有些,应该源自塔利班以往的极端政策。这种恐惧,因为美军的突然撤离、阿富汗政府的突然垮台,正常生活被彻底打破,而急遽增加。


可能也是看到了这一点,进城后的塔利班,也不断发布安民告示:不寻求复仇, 保护私有财产,尊重人权和女性,赦免为外国工作的人,等等。


但20年前的阴影,还是笼罩在喀布尔人心头。他们怕塔利班的报复,怕回到一个极端保守残酷的社会。将心比心,其实也可以理解。


要想留住阿富汗人的心,塔利班不仅仅需要承诺,更需要的是行动。塔利班的承诺,会靠谱吗?

第三,一些完全个人的感慨。


真的,特别感慨。整整20年前,我去喀布尔采访,当时塔利班刚刚被赶出喀布尔,喀布尔机场刚刚被炸毁,我们降落的是巴格拉姆空军基地。


从巴格拉姆到喀布尔,唯一一条高速公路,路面是一个接一个炸弹坑,路两边茅草起伏,那都是地雷区,当时的感慨,虽然没有“白骨露于野”,但绝对是“千里无鸡鸣”。


哪知道,20年后,命运跟阿富汗人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美国灰溜溜离开,塔利班又回来了。


看看那些惶恐的阿富汗人,真的,还是那句话: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只是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中国。我们所习以为常的,却是很多国家最期待的。


还有,美国人如此不顾颜面的走开,我们更需要提高警惕。


正如有朋友所说的,美国人几乎不顾一切,是丢掉了面子,但也丢掉了包袱,这样可以收回伸到阿富汗的手指,缩成一个拳头,对付更加重要的对手。


哪个对手?


我相信,大家都懂得。


当然,这样的惨败,用新华社评论的话说,“喀布尔陷落”,标志着美国霸权走向衰落的又一个转折点,“轰鸣的飞机声与仓皇的撤退人群,映照的是帝国最后的黄昏。”


帝国最后的黄昏,也往往是帝国最冒险的时刻。更要看到,大难来临,美国转身就走,这种道德和信誉的破产,让那些美国的小跟班,还会那么死心塌地跟着美国吗?



一场阿富汗战争,折射出太多的问题,战争的苦难、美国的不堪、阿富汗人的草芥般的命运。


20年前,在喀布尔,面对太多的无奈和悲剧,我总有一种苍凉感,记得在离开时的最后一篇日记中,这样写道:别了,阿富汗,希望几年后再来看你时,是另一个模样……


我再也没有回过阿富汗。20年过去了,却看到一个悲剧的轮回,更加的苍凉。


当年采访过的阿富汗小朋友,肯定已经长大成人了,希望他们都还活着。只是不知道,他们的明天,是否会更好?


我也不知道,那群涌向喀布尔机场,在绝望中追赶着飞机的阿富汗人,是否有我当年的翻译、当年的司机、当年采访中结识的朋友……


希望他们都还平安。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牛弹琴:悲剧的一幕发生了!|2021-08-1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