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国际新闻如同精彩的电视剧一般,层层铺垫环环相扣,一般人没有话外音解说可能根本就看不明白。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美英法围绕核潜艇博弈的后续剧情。
1 风云突变
9月17日,法国因为核潜艇订单被澳大利亚终止非常愤怒,宣布召回驻美澳大使。
仅仅6天之后,风云突变!
9月23日,马克龙与拜登通电话,也就交谈了30分钟,马克龙竟然答应让法国驻美国大使返回美国。
为什么几天时间马克龙态度出现重大变化?这个期间发生了什么?
马克龙态度变化源于一家媒体的报道。虽然只是小小的一篇新闻媒体报道,但却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威力——
当地时间9月22日,英国媒体《每日电讯报》发文称:法国计划提议在即将开幕的联合国大会上,将自己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移交给欧盟,以获得欧盟对于法国组建欧盟军队计划的支持。
这篇没有任何消息来源的新闻报道出现,让欧洲几大国的关系瞬间变得微妙起来。
2 英法德三国基本关系
这里简单说说英法德三国关系。
众所周知,欧盟的领袖就是法德两国。英国没有脱欧之前在欧盟大致算是三把手,脱欧之后在欧盟内影响力一落千丈,法德双雄地位更显突出。
但是法德两国又各有强项。
法国是政治与军事强。
政治上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但有独立军工体系,有大量海外殖民地,而且军队实力在欧盟绝对第一。
德国主要是经济强。
因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全世界对于德国发展军事力量都非常的忌惮,所以,德国只能自废武功,以放弃发展军事实力换取经济发展空间。
经过数十年的苦心发展,德国经济在欧盟一枝独秀,2019年GDP是3.8万亿美元,而法国只有2.7万亿美元。不仅如此,德国还是欧盟成员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所以只要涉及经济问题,德国在欧盟内部话语权就远远高于法国。
正因为法德两国各有长项也各有短板,所以两国才能在欧盟内一直合作得很不错,成为欧盟的领袖国家。
但是两国也有各自的小心思。
对于法国而言,一直希望利用自己的政治军事优势强化在欧盟的地位,所以在特朗普大搞美国优先的时代,法国就率先提出建立欧洲军的提议——把北约撇开,搞一支纯粹的欧盟军队。
因为法国军事实力最强,所以欧盟军队自然以法军为主,然后欧盟的防务就自然由欧盟军队负责。
法国的如意算盘是:只要建立欧洲军,那么就是全欧洲为欧洲军买单——其实就是全欧洲为法国发展军事实力买单,欧洲军接管欧盟防务,法国在欧盟事务中自然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对于德国而言,兜里有钱了自然希望强化政治实力,所以德国与巴西、印度、日本一直在呼吁联合国改革,其实就是希望通过联合国改革的机会入常——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举足轻重的一票否决权。
但是现在的联合国五常怎么可能愿意让别人来分享自己的权力,所以联合国改革的呼吁一直没有什么成效,几番努力无果之后,德国就瞄上了法国的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2019年,德国财政部长就公开向法国喊话,希望法国能把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让给欧盟(其实就是让给自己),以换取欧盟成员国支持法国建立欧洲军的提议。
德国这个提议遭到法国的断然拒绝。法国建立欧洲军的提议不过是希望强化自己在欧盟的政治话语权,如果为此丢掉常任理事国的席位,那相当于丧失了法国对全球事务的话语权,如此捡了芝麻却丢掉西瓜的亏本买卖,法国怎么可能同意?
以上就是法德基本关系背景。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核潜艇事件引发的欧洲几大国的波澜。
3 谁才是狼人?
核潜艇事件其实就是英美联手在背后捅了法国一刀,所以法国反应强烈也是应有之义。
问题是,仅凭法国的实力很难撼动英美,所以法国这个时候迫切地需要欧盟能够同仇敌忾共同向美国施压。
然而,当法国宣布召回驻美澳大使之后,连续几天,欧盟成员国竟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站出来公开声援法国,这就有点尴尬了。
偏偏就在这个敏感时刻,英国《每日电讯报》曝出猛料——法国愿意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换取欧盟对于法国组建欧盟军队计划的支持!
《每日电讯报》言之凿凿,显然不会是空穴来风,肯定是某大国知情人士对媒体故意放风来试探各方反应的。
现在问题是——究竟哪个国家放出的这个消息?
最大的嫌疑当然是英国。
英国是欧洲著名的搅屎棍,用一则敏感消息来离间法德关系正是英国佬传统的拿手好戏。本来向土澳出售核潜艇事件英国佬就是参与者,现在离间法德关系把水搅浑,英国绝对是最大的嫌疑对象。
但如果我们仔细推敲欧盟各大国的微妙关系,就会发现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比如德国也有很大的嫌疑。
法国被英美捅一刀,德国却迟迟没有表态,这个态度本来就耐人寻味。
现在《每日电讯报》却突然曝出一条德国一直心心念念渴望的消息,这未必不是德国在含蓄地向法国开价——要德国支持法国硬怼美国吗?那就把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让出来!
至于为啥要用这种方式向法国开价,因为正常官方渠道确实没法开口,因为在这个时候逼法国让出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属于不折不扣的落井下石之举。
甚至法国也有嫌疑!
法国被英美捅了一刀,虽然法国宣布召回驻美澳大使,但是这个举措并不能伤害美国,所以,法国内部就有人公开放话要退出北约,法国退出北约接下来组建欧洲军就是必然。
那么法国拿什么筹码让欧盟成员国支持法国组建欧洲军的提议呢?
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就是最好的筹码!
所以,如果说《每日电讯报》这个爆料是法国指使的,在逻辑上也是成立的——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是向美国施压最强烈的方式!
如果美国不给法国一个说法,法国可能不惜用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来实现组建欧洲军的愿望,从而一举架空北约!
当然,法国这么干负作用也很大,除非马克龙真有这个魄力——以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来换取欧洲军成立。
否则,法国如果主动放出这个消息来给美国施压,一旦德国立刻跳出来积极响应,最后法美达成和解,法国又没有兑现让出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承诺,那么就是不折不扣地玩了德国人一把,这绝对会让德国嫉恨,代价很大。
4 迫于无奈的法国
你看看,《每日电讯报》的一篇报道,就让欧洲几大国陷入了一种类似狼人杀的游戏,所有的国家都有狼人的嫌疑,几大国之间相互猜忌。
这种相互猜忌互不信任的局面让法国最为难受——在最需要欧盟团结一致对外的时候,一则不知道哪个角落放出来的消息把欧盟撕开了一道巨大的裂痕。
所以,当地时间9月22日下午,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赶紧发表声明称:英国媒体《每日电讯报》的报道纯属于谣言。
耐人寻味的是,法国政府并不打算追究《每日电讯报》造谣的责任——显然,法国人很清楚,这潭水浑!
既然欧盟成员国迟迟没有站出来公开声援法国,然后又发生了《每日电讯报》这种敏感的事情——法国算是明白了,继续与美国僵持下去,自己绝对落不了好!
所以,马克龙很快就偃旗息鼓,捏着鼻子与拜登通了电话,连拜登道歉都没要,就主动宣布将让法国驻美大使回归美国,一场巨大的风波以法国人迅速投降划上了句号。
当然,法国与美国重归于好并不代表法国就会放过土澳,法国在美国面前身段柔软那是迫于无奈,对于澳大利亚法国可不会假以辞色。
马克龙依然不接莫里森的电话,可以预计,在澳大利亚与欧盟的自贸协议谈判中法国人会百般刁难——核潜艇事件澳大利亚不给法国人相当的补偿是绝对拿不到与欧盟的自贸协议的!
5 英国脱欧后的问题
下面我来谈谈对《每日电讯报》爆料事件的看法。
我认为这个事大概率就是英国佬的杰作,这种搅屎棍做派不仅太像英国人的风格,而且英国也有足够的动力让法国人吃瘪。
为什么?
因为这是英国给美国献媚的成果。
整个核潜艇事件很大概率就是英国一手策划的结果。
在前期美国与澳大利亚接洽这个事的时候,拜登团队不会不清楚,核潜艇协议一旦曝光,法国人会有多么愤怒,但是美国依然将法国瞒得死死的。
很明显,美国并不担心法国的反应,结果也是如此——法国态度强硬宣布召回驻美大使之后,没过几天就偃旗息鼓与美国重归于好。
而导致法国人迅速投降的事件就是《每日电讯报》这个爆料。能将法德心态拿捏如此精准,采用的又是这种非常规外交操作的——也只有英国人有这个本事。
假设整个核潜艇事件前前后后都是由英国人一手策划并且撺掇美国人做的,最后连擦屁股工作也干得如此滴水不露,那么英国应该能大大提升自己在美国心中的分量。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
为什么英国现在要拼命讨好美国?
说一说目前英国的处境。
英国目前处于近200年以来国际地位最差的时期。
二战之后,虽然大英帝国殖民地全部丢失,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但是英国转型很快,一方面紧贴美国,制造英美紧密无间穿一条裤子都嫌肥的关系;另一方面强化与英联邦系国家的联系,稳固自己的基本盘,如此一番操弄,让英国一度在西方国家隐隐有点二把手的味道。
转折点是英国加入欧盟。欧盟是英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欧盟一体化过程中英国拿捏半天,最后为了避免自己被欧洲边缘化,在1973年加入欧共体(欧盟前身)。
但是有一利必有一弊,英国加入欧盟自然对欧盟成员国取消了全部关税,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英国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英联邦系国家却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关税壁垒。
这给英联邦系国家造成巨大的冲击,相当于英国亲爹与别人(欧盟)搭伙过日子去了,扔下一大堆英联邦系国家成为无依无靠的“孤儿”。
所以,英国加入欧盟之后,英联邦系国家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都积极向美国靠拢,导致英国对英联邦系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急剧下降。
加入欧盟后,其实英国混得也不大好。欧盟主要事务被德法把持,英国最多算是三把手,加上福利补贴、移民等经济问题上比较吃亏,所以英国渐渐就起了脱欧的念头并且越来越强烈。
2016年英国公投脱欧,这是一场巨大的政治灾难。因为过去国际事务有啥诉求,英国可以拉着欧盟国家同进退,虽然是三把手但是在欧盟内还是有巨大影响力的。
现在因为脱欧,英国与欧盟关系搞得极僵,英国在欧盟的影响力一落千丈,自己要拉起旗帜另立山头却突然发现过去关系密切的英联邦系国家根本就不买账!
2017年,英国公投脱欧还不到1年,印度就果断终止了与英国每年一度的部长级防务会议——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英国是印度的传统宗主国,即使印度独立之后,英国对印度政治、经济、文化也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现在连印度都敢一脚把英国踹开,可见英国脱欧之后国际地位衰减得有多么厉害。
没办法,英国只能向美国靠拢。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经济问题。
英国脱欧之后相当于主动放弃了欧盟大市场,全世界一共有三大市场——美国、欧盟、中国。任何经济体如果同时脱离这三大市场是绝对没有前途的。
而英国属于大西洋国家,距离中国太远,脱离欧盟就只能去绑定美国市场,但是与美国的自贸谈判却很不顺利。
过去美国对英国贸易一直就是顺差,本来就不太想改变目前现状,英国现在又想在美国市场捞取更多好处,在“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时代难度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根据英美两国发布的公告,目前英美自贸谈判主要的分歧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农产品的问题。英国因为长期待在欧盟,农业和食品安全卫生标准、植物检疫标准、地理标志标准等等都是执行欧盟标准,欧盟标准要高于美国标准,所以美国希望英国降低标准,让美国农产品可以顺利进入英国。
美国人的理由也简单粗暴——你英国都脱欧了,还执行欧盟标准干什么?
但是英国要重新换一套标准,不但成本很高,而且也相当于要让出国内大片农产品市场,很是吃亏,相反,如果执行欧盟标准,英国农产品就可以单方面向美国市场倾销;
第二,数字税的问题。英国没有互联网巨头,国内互联网业务都被美国互联网巨头垄断,所以英国也希望对美国互联网巨头征收一笔数字税,这个事情相当于撸美国佬的羊毛,自然谈不拢。
第三,美国希望英国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对美国医疗和药品、保险的全面开放,英国不愿意。
第四,美国还希望英国单方面让步,比如说禁止有约束力的仲裁,允许购买美国计划,减少英国渔业补贴之类的。
从上述分歧可以看出,美国即使是与英国这样的亲密盟友谈判贸易问题,也还是一副强凶霸道的做派,趁英国脱欧之后国际影响力急剧下降而漫天要价,几乎是单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苛刻条款,逼着英国签订城下之盟——
反正自贸协议谈不拢美国也是贸易顺差,美国可以慢悠悠耗时间,而英国人却等不起!
过去,对于美国而言,英国最拿得出手的筹码是伦敦金融中心,在脱欧之前,这是美国金融资本进军欧盟最好的跳板与桥头堡,但是脱欧之后,欧盟金融机构纷纷从伦敦金融中心搬迁回欧盟,伦敦金融中心这个筹码价值大减。
所以,在经贸谈判中,面对美方的强势碾压,英国几乎没有还手之力,英美自贸协议就这么一年年拖了下来。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后,西方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但是背靠欧盟大市场的德国、法国衰退了5%左右,美国是3%左右,而没有大市场为依托的英国却衰退了11%!
没有大市场依托的小国如同汪洋大海中的一艘小船,不但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差,就算是遇到经济复苏期,也一定比有大市场依托的国家恢复得更慢。
所以,看着英美自贸协议一年年拖着不能落地,英国佬比谁都着急。
怎么办?
正所谓菜不够,汤来凑!
在经贸层面拿不出有力的筹码,那就在政治军事博弈中添砖加瓦来提升英国在美国心中的分量。对于美国而言,全球政治军事博弈中最重要的事务就是遏制中国。
所以,英国摇身一变,积极靠拢美国成为反华急先锋,将卡梅伦开创的中英黄金时代成果挥霍一空。
6 英国的全面反华
英国首先向美国献上的投名状就是香港。
中国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本质就是主权归大陆,治权归港人。
但是英国在97年前做了很多手脚,某种意义上其实拥有了对香港的隐形治权,包括司法权被英籍法官把持,立法会充斥着大量亲英议员,司法系统也同样存在大量亲英公务员。
英国靠着实际拥有对香港的隐形治权获利极大,包括掐尖香港高端人才与资本,源源不断地给英国输血——比较典型案例就是李嘉诚从大陆撤资之后,将大部分身家都投到英国。
拥有隐形治权的英国理论上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才符合其最大的利益。所以,在中美贸易战之前,英国并不支持港独势力。
2014年香港风潮刚起,有少数港人打出港独旗号,然后末代总督彭定康迫不及待跑到香港,对于港独势力劈头就是一顿痛骂,说你们这样会招来灭顶之灾!
但是2019年情况就有了变化。为了配合美国搞乱香港,英国动用了自己在香港的全部人脉与影响力,在香港掀起一场滔天巨浪(没有英国在香港立法、司法、行政系统的人脉的配合,光靠美国根本不可能在香港搞出这么大的动静),甚至对于大规模出现的港独声音,英国也基本是默认与纵容。
香港的动乱最后引来了大陆的反制。
2020年开始,大陆出台香港国安法以及推出“去殖民化”的一系列措施其实就是在剥夺英国在香港的隐形治权,这让英国损失惨重。
英国佬的第二个投名状就是2020年7月14日宣布禁止使用华为设备——这是欧洲有分量的大国第一个率先宣布禁止华为。
对于英国在反华问题上这一系列的“出彩”表现,特朗普政府还是比较认可的。
2020年,英美自贸协议谈判进展顺利,部分重大分歧的条款陆续达成一致(其实就是美方收回了前期霸王条款)。
但是2020年美国大选出现变数——特朗普下台,拜登执政。
约翰逊立刻给拜登打电话祝贺,然后就主动讨论了“我们两国可能达成的自贸协定所带来的好处”,约翰逊“重申他打算尽快解决当前(英美间)存在的贸易问题”。(以上引述来自于英国官方声明)
很明显,英国急迫地希望与美国达成自贸协议。
据外媒报道,英国官员私下里甚至请求美国不要修改已经与特朗普政府达成的条款。
但是拜登政府显然对英美自贸协议并不热情。
1月22日,白宫新闻秘书珍·普萨基声称:美方目前没有为签署新自贸协定设定时间表,因为美方当前主要关注控制国内新冠疫情及在国会推动通过新的经济救助计划。
紧接着美国财长耶伦在国会听证会上透露,拜登总统已经明确表示,“在美国对就业和基建作出重大投资以前,不会签署任何新的自贸协定”。
拜登政府对英美自贸协议态度冷淡,一方面可能是对特朗普时期达成的条款并不满意;另一方面也是以此吊着英国人胃口,让英国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
没办法,自贸协议如同挂在眼前的胡萝卜,让英国只能更加卖力表现。
今年美国设置的所有反华行动英国都参加了——包括新疆、香港、病毒溯源等,包括印太各种军演,英国甚至承诺在日本永久部署两艘军舰,其中一艘还是伊丽莎白航母!
英国佬使出吃奶的力气,然后自贸协议那根胡萝卜依然遥不可及。
9月21日,约翰逊与拜登在白宫会晤,在会晤前的17日英美刚刚宣布要帮助澳大利亚建造核潜艇。
这不但帮助美国搞到一个价值1000亿美元的军火大单,而且也把澳大利亚顶在了反华第一线,现在土澳已经有国防官员开始“认真考虑”一旦台湾爆发战事,土澳将如何参战的问题了。
所以,核潜艇事件对于美国是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事情。自持有功的英国佬在与拜登会面前就放出风声,(与拜登会晤)“首要任务仍是与美国单独达成(贸易)协议。”
然而美国人并不买账,美国官方抛出与约翰逊会晤的主题却是“阿富汗、安全和气候变化问题”——英国人心心念念的自贸协议,竟然被美国人排除在议题之外!
我是英国人也会火冒三丈——这一年多,英国跟着美国鞍前马后做了这么多,连香港的隐形治权都搭进去了,怎么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结果英国人最在乎的自贸协议在美国眼里连议题都算不上!
气急败坏的英国佬准备搞小动作,也就是在与拜登会晤时,由一群英国记者突然提问——主动挑起英美何时能达成自贸协议的问题。
结果英国人的小动作被白宫官员粗暴地制止了——英国记者才刚刚开始提问,白宫官员就开始强制驱逐记者,现场场面一度混乱。
说实话,对于现场的约翰逊而言,这是非常丢脸的。但是非常蹊跷的是,这个混乱的场面最后竟然传出一个劲爆的新闻——白宫官员之所以粗暴驱逐现场记者,是因为拜登总统现场拉稀了!
这个消息迅速在全球社交媒体上发酵,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到拜登个人身体上,至于英国首相约翰逊带来的记者被白宫官员无情驱赶的外交羞辱反而无人关心了。
7 前景黯淡
总而言之,因为被英美自贸协议所绑架,目前英国基本是采取一边倒的政策——彻底绑在美国战车上,美国让干啥英国就干啥,甚至很多时候还扮演了狗头军师的角色,主动为美国出谋划策,包括香港骚乱,包括核潜艇事件都有英国人的影子。
现在英国比较麻烦的是,跟随的这个美国主子很不厚道,英国人在反华议题上为美国人出了不少力气,但是自贸协议还是遥遥无期。
眼看在反华议题上已经榨不出多少油水,英国只能对盟友开刀,撺掇美国挖了法国人的墙角,硬生生地从澳大利亚抢下一个价值1000亿美元的核潜艇合同。
面对法国人的愤怒,英国又使出了传统搅屎棍的本领,借力打力让马克龙迅速投降——相当于美国没有付出任何代价就得到了一切。
但是美国人依然没有在自贸协议上松口。
摊上这样天性凉薄的老大,是英国最大的悲哀。
其实与英国相比,澳大利亚境遇更惨。
本来澳大利亚与法国签订一个560亿美元的潜艇合同已经属于标准的凯子了,但是美国抛出一个核潜艇的超级胡萝卜,没见过世面的土澳头脑一热就废掉法国合同,转头与英美合作——这个核潜艇合同就变成1000亿美元。
关键是土澳海军实力薄弱,就算美国给与土澳8艘核潜艇,土澳海军也没有操作的能力,最后大概率是美国人“帮忙”操作,核潜艇也就是顶着一个土澳的名义而已。
土澳花了血本,最后核潜艇上却是一水的美国军人,然后又会被英美撺掇着去中国南海挑衅,真出点什么冲突,最后还是土澳买单,这属于标准的凯子行为。
这还没完。
核潜艇事件,法美倒是和解了,但是法澳却没有和解!
拜登与马克龙半小时通话真正是云淡风轻,双方发出的官方通稿没有一处提到澳大利亚,也就是说,拜登只顾着自己与法国和解,没有为澳大利亚说半点好话!
所以,澳大利亚要与法国和解还得要土澳自己去搞定!本来核潜艇事件土澳已经做了一回凯子了,未来要搞定法国土澳不出血是不可能的——这就是要当两次凯子。
天下还有比土澳更惨的冤大头吗?
土澳就算是明面上不敢对美国撒气,但是心底难免不会对一手策划这个事件的英国佬怨恨,另外马克龙可以面对美国打落牙齿和血吞,但是同样会怨恨英国。
所以核潜艇事件表面上英国人干得很漂亮,这也只是对美国而言,私下里已经把土澳与法国得罪到姥姥家了。
美国老大靠不住,英国佬又到处结怨,全球三大经济体,目前英国佬一个也没搭上。
英国佬空有一身搅屎棍的本事,但却掩盖不了国际版“雾都孤儿”地位的尴尬。
大英帝国的荣光早已一去不复返。
所以,我对大英帝国前景是很不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