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历史悠久。它是我军为数不多的从红军时期一直沿用到今天的器材。历史甚至要比毛泽东军事思想更悠久。
其次,走位风骚。只要它一出现,就意味着千军万马、赴汤蹈火;意味着炮火轰隆、战舰驰骋;意味着战鹰冲天、直插云霄;意味着大军疾行,调度有序……
借用知乎用户拉斐尔伯爵文章中的图片:这是解放战争时期,苏联摄影师拍摄的辽沈战役现场实况录像截图。
注意右上角那个半蹲着的军人,他应该是个连级指挥员,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往下看。
右上角那位手里拿的那面小红旗就是指挥手旗。手旗一挥,准备冲锋。
一下子冲出一大群。
再次,就是应用广泛,无论是在陆海空军,还是东风快递公司都广泛使用。
可以说,指挥手旗已经是我军指挥系统的一部分,即便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仍有用武之地。
我姥爷当了一辈子军人,作为军人,尤其是作为炮兵,他的军事生涯堪称完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从1937年入伍开始,先后担任战士、班长、文化教员、连队指导员、连长、参谋,抗战后期到延安,成为了延安炮校的学员。抗战胜利后,他随延安炮兵学校进军东北。
1946年西丰战役中,他和他的战友们一道,拉着山炮跟着突击部队参加巷战,将山炮推到敌人碉堡前50米处,直接瞄准射击,为步兵进攻扫除障碍;解放海南,他又和战友们一道,创造性的将战防炮和高射机枪等武器,固定在机帆船上,将机帆船改造成土炮艇,为大部队渡海作战护航。
并且与国民党海军旗舰“太平号”进行了海战,用战防炮打掉了太平号的指挥室,炸死炸伤多名高级指挥官,其中太平舰舰长当场毙命,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官王瑞华重伤,取得了木船打军舰的胜利。
1952年底,他作为炮二师参谋长,指挥所部与兄弟部队配合,在上甘岭战役中打出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炮战。
1953年他被派往苏联学习,他在极短的时间攻克了语言关,并获得了苏联炮兵工程师学位(苏联的学位制度比较奇葩,大概相当于学士学位)。1959年回国后,他先后担任炮兵师师长、炮兵学院院长等职务。在他担任炮兵学院院长期间,亲手编写的炮兵教材,一直被用到了2000年。
大概是看惯了尸山血海,我姥爷对死亡的话题从不忌讳。晚年的时候,总是在思考死后要在坟墓里放个什么东西,才能符合他老炮兵的身份。
最开始家人建议他放一个火炮模型,被他直接否决,理由是玩了一辈子真炮,到老了坟头里放一门假炮,让人笑话。后来又有人出主意说放一架炮队镜,也被姥爷否决了,原因是炮队镜太珍贵,放在坟墓里浪费。最后,姥爷决定等他去世后,让家人在他的坟墓里放一面手旗。
姥爷去世后,家人遵照他的想法,在他的骨灰盒旁放上了一套手旗,用他自己的话说:“到了那边,如果碰上了侵略者和反动派,我手旗一落,就开炮轰他娘的!”
专业洗船、冲刷甲板,一分钟喷水四吨。广泛应用各类海洋维权执法活动。特点是外形粗、长、硬,体能充沛、动力强劲、时间持久、喷射量大
下面那小妹妹、啊不是小船船,我就问你爽不爽?爽不爽!?爽不爽!??
你嘴上不说,可是身体很诚实吗,要不然怎么天天往大哥家门口跑呢!?来来来,别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