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潜伏》里面有这么一个情节:
陈桃花(姚晨饰)和丈夫余则成(孙红雷饰)在听广播,其中讲道:「我军中原部队六万人三路突围,胜利越过平汉铁路,本月底已分别到达豫西、陕南、鄂西、淮南等指定地点,蒋介石、刘峙的三十万军队,铁桶合围,颗粒无收。中原此战,成就了皮旅美名。」
这个「皮旅」,说得便是皮定均。
他在国民党军队的 30 万铁桶合围中,通过「皮氏走位」,带领部队逃出生天。
此战的功劳有多大呢?
在 1955 年全军评定军衔时,总干部部领导向毛泽东呈送授衔报告,当毛泽东看到皮定均按资历拟申报少将衔时,当即表示:「皮旅有功,由少晋中。」
1946 年,国民党在中原解放区周围调集了 11 个军 26 个师 30 万兵力,挖通战壕 10 万余条,构筑碉堡 6000 余座,将中原解放军 6 万人重重围困在以宣化店为中心、南北纵横不到 200 公里的狭小地带,妄图在 7 月 1 日发起总攻,48 小时之内全歼中原解放军。
图:中原突围要图(东侧那一条唯一的红线)
中原解放军决定于 6 月 26 日主力兵分南北两路向西突围,以第一纵队第一旅(皮旅)向东佯动,伪装主力吸引敌人,掩护大部队跳出包围圈。一旅下辖 3 个团,6000 余人位于中原部队驻区的最东面,守卫着中原解放区的东大门。
国民党判断中原部队主力会向东突围,故将主力布置在东、南、北三个方向,仅在一旅正面商城潢川一线,就猬集了 4 个正规军和 3 个保安团、3 个民团,并在一旅阵地的东南面构筑工事,构筑了纵深二三十里的封锁区,又在东北面的潢川平原留一缺口,妄图当解放军突围时诱我进入其设下的陷阱。
中原部队主力向西突围,一旅防区就成为保障主力突围侧后方安全的主要屏障,也成为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目标之一。
6 月 24 日下午,纵队司令员王树声传达了党中央和中原局的指示精神,命令一旅从即日起,想尽一切办法拖住敌人,向东行动,迷惑敌人,掩护主力向西突围,使敌人三天之内找不到中原军区部队主力的行动方向,待掩护主力越过平汉铁路后,一旅即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选择突围方向。
当晚,皮定均和徐子荣制订作战计划。皮定均当夜即布置一团、二团向东、东南、东北方向移动,摆出与敌决战姿态,以吸引敌人的兵力,造成大部队向东集结的气势,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东面来,便于主力向西突围。
6 月 26 日拂晓,国民党军对中原部队发起围攻。由于被一旅的行动搞得摸不着头脑,只是试探性地进攻,大大减轻了向西突围的中原军区主力的压力。
到了下午,国民党军察觉第一纵队主力已向宣化店移动,攻势骤然猛烈起来。敌人兵分三路,从正东、东南和东北方向,向皮旅阵地扑来。
面对强敌的多路进攻,一旅各团沉着应战,利用工事、丘陵、山沟、稻田、河道等有利地形,坚决阻击,节节抵抗,敌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重大代价。至傍晚,国民党军在一旅的顽强阻击下,未能越防区一步。
瞒天过海,6000 余人隐藏于敌人夹缝之中
突围方向与主力背道而驰
6 月 24 日下午,皮定均接到王树声命令后,就在思考,为了中原军区的大局,「丢卒保车」全旅上下毫无怨言,但「保车能不能不丢卒」呢?于是,他和旅党委接受任务后,一面部署部队阻击敌人,一面思考在完成掩护主力任务后的生存问题,研究如何创造「保车不丢卒」的奇迹。
完成阻击任务后呢?主力越过平汉铁路,一旅背后没有了依托,四面全是敌人,又将向哪个方向突围呢?
「西进,去追主力!」有人在旅党委会上提议说。但这个建议被否决了,理由很简单,如果尾随主力西进,势必把敌人全部引向西,这对主力极为不利,而且把自身置于 30 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之中,有被前后夹击的危险。
向南,有长江天险,一支孤军要突破它是绝对不可能的。
向东北或向北?黄淮平原和纵横交错的河流,眼下正是黄梅雨季,要连续渡河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只有唯一的方向——东面,与主力背道而驰,把追兵引向东,减轻主力的压力,但东面有敌四个军,还有反共老手顾敬之的地方武装。
面对十几万敌军,历时半年,打下的几十道铁箍,以区区数千人之旅、疲惫之孤军闯如此雄关,无疑是以卵击石。
然而,「敌人守备最坚固的地方,也有可能是最薄弱的地方」。
皮定均思考,主力西进可以瞒住敌人一时,但无法长久隐瞒,敌人一旦得知主力西进,东部兵力会拥向西部,东部就会转变成为敌人守备的薄弱环节。
就这样,一旅突围的方案确定了,皮定均和徐子荣商量后决定向东突围。
但是如何突围呢?
这确实是个难题,向东突围,这时敌人主力还没有离开,现在向东突围是自投罗网。
旅党委有人提出:「集中火力,选择敌人两军的间隙强行突破,劈开一条血路,沿着大别山脊向东插。」
这个方案一提出来,马上有人反对:「这样一来,就马上暴露了我们的企图,我们很难脱身。」
还有人说:「向东南,直奔大别山腹地,这样走还可以避开顾敬之的土顽势力。」这条路,皮定均也考虑过,还派人去实地侦察过,但是那里地形复杂,必须强占高地,而且很难做到避实击虚,只能硬突,敌人十几万人马,怎么也能把你堵住。
「可以化整为零分散突围。」
还能化零为整吗?这是逃命为主的无组织行动,是绝对不能采取的。
皮定均态度严肃,会议有点僵。
一直没怎么发言的徐子荣说话了:「来个回马枪:完成掩护任务后,我们全线出击,然后一收,在哪儿藏起来,等敌人出击,他追过去,我们再往东插。问题是一个旅,防守 20 多公里宽的正面,怎么收?向前一个佯攻,这好办,可紧跟着收下来,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藏兵,谈何容易?」
徐子荣的话提醒了皮定均。他立即想到了一个可以藏身的地方:刘家冲。
皮定均的儿子皮效农回忆说:「父亲对山川地形地貌的把握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抗战时他在一二九师刘伯承手下当团长,有一次骑马去师部见刘师长。一到师部,刘师长问他一路上经过几座山、几条河、几个村庄,叫什么名字,什么地形,把他问住了。他只顾骑马赶来,没有想到其他的。但从那以后,他就多了一个心眼。凡是走过的山川河貌,他都一一默记在心。部队一到宿营地,他就去看地形地貌。中原突围时,皮旅隐蔽在刘家冲那个小山沟里,就是父亲在白雀园驻地附近的一个地方,他早就看中了这个隐蔽之地,这片黑松林里最终隐藏了皮旅 6000 人马。」
刘家冲是个小山村,只住有六户人家,小丘陵地带,树木茂密,位于敌军主力的接合部,在敌军运动的两条公路之间。
这里没有大山,在敌人看来是不可能隐藏大部队的。别说敌人没想到,就是一旅的官兵也没有想到旅长会下这步险棋。
皮定均正是利用敌人的这种麻痹心理,做出了这个大胆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