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陶然纪:周恩来人生的三次重大选择|2022-06-08

01

1917年,一位19岁的青年遇到了一件让他犯难的事。

这位青年就是周恩来,当时他正在天津的南开学校上学,因为成绩优异,格外受到学校师长的器重。

 

图片

前一年的5月,学校组织了一次全校国文特试,11个班的200多位学生代表参加。

周恩来在考试中写出的文章,引起了老师们的争相传阅,最后传到了学校创办人大教育家严修手中。

严修看完文章,大加赞赏,亲自将该文定为榜首。

优秀学生自然受到师长青睐。有过几次接触以后,严修与这位青年才俊渐渐成了忘年交。

  

但是这一年的一天,严修托人带来的信,却让周恩来大受震撼。

  

信中提到的其实是一件喜事,严修表达了想让周恩来做他家女婿的意思。严修是知名的大家,他的女儿自然品貌皆优。像严家这样的大家族相中出身寒微的士子,放在什么时代都是一段佳话。

  

周恩来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他想到了什么?

  

他可能想到了自己的身世。

  

周恩来的母亲早亡,父亲收入微薄而且一直不稳定,无法供养他们兄弟三人。周恩来先是过继给无子的十一叔,后又陆续被寄养在外祖母、八叔家中。八叔家生活也很艰难,少年恩来经常要陪着八婶出入当铺,全家过着“半饥半饱”的贫困生活。

  

到11岁时,在东北工作的四伯的安排下,他被接到沈阳进入一所小学堂读书。后在1913年,随着四伯工作调动一起来到天津,并就读南开学校。

  

贫苦的生活经历使他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天资加上用功,使他很快脱颖而出,学校也因此免除了他的学费。

  

如果成为严家的女婿,自然从此让他脱离艰难的生活。但他追求的并不是解脱自我。

  

他可能还想到了一直在追求的东西。

  

切身感受的家庭困苦,与亲友长辈交流中了解的国家贫弱,让他很早就产生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息息相关的认知。

  

在沈阳的小学堂读书时,一次修身课上,校长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年仅13岁的周恩来脱口而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在南开学校,他不仅勤奋学习,还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开展社会交往。周恩来的思想更加活跃,更多地思考如何才能让中华崛起付诸实现。

  

1915年,他在文章《或多难以固邦国论》中写道:“夫有非常之时势,然后有非常之英雄;有非常之英雄,然后建非常之功业。人有非常之功业,而名以立;国有非常之功业,而邦以兴……强弱相侵,杀戮频仍,家国有铜驼之感,宗社有禾黍之悲,大厦将倾,扶危有待众木。国运既替,光复必俟后人。是诚所谓非常之时势矣!……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弱冠请缨,闻鸡起舞,吾甚望国人之勿负是期也。”

  

他的志向是为这个国家做中流砥柱,为民族挽狂澜于已倒,他的追求乃是拯救众生。

  

如果当了严家的女婿,对他万分赏识的严校董成了岳丈,一定会全力铺垫他的前程。同时,不可避免地,他也将成为承载家族荣耀的工具人。

  

周恩来要的并不是个人的坦荡前途。他想走的路,现在的师长前辈都无法指引方向。但是,他知道一定会有那样的一条路,他要自己去探寻。

  

周恩来最终下定决心,委婉地拒绝了严家的好意。

  

周恩来做出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告别唾手可得的确定性,投入前途未卜的未来。

 

之后的5年,他经历了日本求学失败的迷茫与痛苦,回国后又因组织学生请愿受过牢狱之灾,远渡重洋赴法留学祸福难料,但他最终还是从无尽的未知中找到了长久以来期盼的答案。

  

1922年3月,他给觉悟社社员的信中说到“我从前所谓‘谈主义,我便心跳’,那是我方到欧洲后对于一切主义开始推求比较时的心理,而现在我已得有坚决的信心了。我认清C.ism(共产主义)确实比你们晚,一来因为天性富于调和性,二我求真的心又极盛,所以直迟到去年秋后才定妥了我的目标。”“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

  

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毕生要坚持的道路:共产主义。从此他的生命与这条道路融为一体,夙兴夜寐,孜孜以求。

02

1935年,37岁的周恩来又面临着重大选择。

  

从24岁选定人生道路后,他已经为此拼搏了13年。

  

回国后,他以26岁的年龄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在国内如火如荼的革命浪潮中挥洒年轻的热情与汗水。

  

在简直如爽文小说主角的开局之后,却急转而成地狱难度,一次次失败接连而来。

  

先是大革命失败。

  

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抢夺革命的成果,悍然发动政变,把屠刀挥向曾经并肩战斗的同志。

  

鲜血让共产党惊觉掌握军队的重要。而在黄埔军校深耕多年的周恩来,成了抢夺枪杆子的最佳人选。身负重任的他,于1927年领导发动了八一南昌起义。

  

这就是军旗、军徽上“八一”二字的由来。党的这支军队,最早的领导人是周恩来。

  

然而南昌起义失败。他身染重病被同志们从溃军中抢出,辗转送到香港休养。

  

1928年,周恩来秘密潜回上海,从此进入党中央工作。

  

虽然后来党中央的权力结构发生多次变动,但一心为公、能力出众的他一直深受信用,始终委以重任。

  

然而,掌握党中央权力的王明犯了路线错误,加上周恩来重用的特科行动科长顾顺章叛变,中央在上海的处境突然变得艰难,直至无法立足。

  

中共在大城市开展地下工作准备工人暴动的策略彻底失败。

  

1931年,王明甩手去了苏联,年底中央安排周恩来进入苏区,主持苏区中央局的工作,为临时中央的转移预做准备。

  

进入中央苏区以后,周恩来迅速稳定住局面。在众人充满疑惑的眼神中,与朱德共同带领红军打退了敌人组织40万兵力的第四次“围剿”。

  

正当他准备大展拳脚之时,1933年1月,临时中央从上海转移到中央苏区,接管了一切权力。

  

接下来又是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苏区守不住了,8.6万红军不得不在1934年10月转移,开始了长征;湘江战役以后,红军拼得只剩下3万人。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再这么失败下去,中国革命还有希望吗?

  

然而就在这反复失败的主旋律中,却有一段不同凡响的乐章。周恩来早已注意到了。

汉风网网站提示: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目前系统支持用户名为字母形式、拼音形式、中文用户名现在正在调试中。
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此费用为支持汉风网服务器带宽以及编辑人员相关费用。谢谢老友您的支持。如果有疑问,请加微信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解决。
几年时间里,汉风网遭受到的攻击不计其数,我们一直在坚持。所以购买会员的老友,请添加汉风网微信。有问题及时给老友解决,也避免失联。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陶然纪:周恩来人生的三次重大选择|2022-06-0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