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戎评:局势严峻,中国正在丧失最大的战略优势?|2022-06-11

产业外迁的话题年年在老调重弹,但今年的动静稍微有些大,连商务部都站出来说话了。


部分产业的外迁符合经济规律,中国已经连续13年位居全球货物贸易出口第一大国。随着国内产业的持续升级,要素结构在发生变化,一些企业主动进行了全球布局,将他们一部分的制造环节转移到国外,这是贸易投资分工合作的正常现象。

——8日商务部关于如何评价产业外迁的回答




产业转移这事儿大家心里其实拎得很清,不是概率事件,而是必然事件,一方面中国的人力成本正不断攀升,那些低附加值从业公司的利润越来越少,重新布局是迟早的问题。


另一方面制造业集中的东部地区正大力向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进军,又占地盘又占能耗的低端制造需要腾笼换鸟。


大部分人真正在乎的是,既然东部低端产业迁徙不可避免,那为何不向西部地区迁徙呢?这样不仅能解决西部的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又能为当地政府创造新的财政来源,顺带继续赚取外汇;最重要的是,仍然可以把产业链留在国内,一箭四雕。


但现实却是低端制造业向国外迁徙的势头要猛烈得多!


以最具代表的纺织业为例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为20821个,2020年下降至18344家,到2021年受东南亚及南亚疫情影响,部分纺织品及服装订单回流国内,纺织行业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小幅回升至18729家,七年时间少了2092家,平均每年损失近300家。


图片

图源:华经产业研究院


不止是企业从业数量在下降,利润和投资规模也在下降。


2020年上半年,中国纺织行业规上工业企业收入和利润分别下降15.6%和5.6%,同年亏损企业数量为4011家,亏损金额161亿元,创历史峰值。2021年,得益于疫情控制得当,情况相对有所好转,但亏损企业仍有3056家,而亏损金额仅比头一年少40亿元。


固定规模方面,2019年我国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减少8.9%,截止至2020年1-7月同比下降17.4%,降幅明显。


图片


与此同时,越南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服装基地,2021年服装出口产值390亿美元,同比增长10%。紧随其后的是名不见经传的南亚小国孟加拉,2021年服装出口355.7亿美元,同比增长30%。中国纺织业流失的订单,有相当一部分就是被这两个国家分流的。


那为什么低端产业喜欢往国外跑而不是西部跑呢?西部未来又在哪里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来看一段往事…


2008年,被视为中国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大潮的前夜,这一年,低端产业出口遇见明显的瓶颈期,产业转型压力骤增,一批低端产能注定要淘汰。


4月26日,第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武汉开幕,本届中博会的核心活动是由商务部主导的万商西进论坛:推动万家境外及东部企业前往中西部地区投资兴业!


一个月后的5月10日,时任越南驻华全权大使陈文律在使馆召开越南投资经贸政策推介会,就中企赴越投资相关问题与30多位中国企业家直接对话。次日,第四届东亚投资论坛在北京举行,出席论坛的陈文律,在被主持人多次暗示演讲已超时的情况下,仍坚持用中文发表了主题为越南国内的投资环境以及越南针对外来投资者所推出的多种优惠政策的演讲!随后,缅甸和柬埔寨的代表也发表了类似观点的讲话。


至此,中国中西部地区与东南亚的产业争夺战,在万商西进运动和东亚投资论坛两场经济峰会上,全面打响!


图片


在这场关于挖墙脚和反挖墙脚的战争中,越南可谓是自信心爆棚。


2006年底,越南正式加入WTO,对于从事加工出口的企业而言,又多了一个压低成本的生产洼地。次年2月,世界最大的代工厂鸿海精密CEO郭台铭率团前往越南北宁省考察,回去后他就推出了所谓的南下计划:用五年时间投资十亿美元在北宁省建立新的世界级代工厂


郭台铭算了一笔账,越南用工成本仅为深圳的三分之一,土地税收用电用水啥的更便宜,关键是越南北部距离电子制造业聚集带即珠江三角洲不远,所需零部件走陆路顶多半天时间就能到,不影响生产,而且五年内还免征进口关税,怎么算郭台铭都觉得自己会赚麻了。


但好景总是不会太长的,2008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全球消费市场一片低迷致使生产端亏损严重,富士康南下计划被迫搁浅。


趁着这段窗口期,中西部地区发力了!


2010年8月,为解决从东部地区转移过来的大量电子制造业的物流通道,远离海运的重庆市政府在时任市长黄奇帆的带领下,飞赴北京分别拜访了海关总署、铁道部、外交部,向三部门提出斡旋各方开辟一条重庆至欧洲东部地区的铁路大通道的请求。


因为有上合组织打下的良好合作关系,从2010年8月提出到2011年3月19日正式开通,前后用时不到七个月。


而此时的东南亚各国,还忙着收拾金融危机留下的残局,根本无暇他顾。


于是,在以重构物流体系为核心的一系列猛招下,刚从沿海搬家的电子产业链没等缓过神来,就被拉到了河南、湖北、重庆、四川等中西部地区。然后河南成为全球最大的iPhone生产基地,每年有超过50%的iPhone手机从新郑机场运往世界各地;川渝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业生产区,重庆供应了全球40%的笔记本电脑,成都则包揽了全球70%的平板。


本轮产业争夺战,东南亚再次完败!


图片


聊完这段故事,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来:为什么低端产业宁愿出国也鲜有去西部?


产业转移的本质是投资活动!


在市场恒定的情况下,决定企业投资的因素有效率驱动和成本驱动两个。


梯度越高的产业越在乎效率驱动,成本驱动次之;梯度越低的产业越在乎成本驱动,效率驱动次之。


顾名思义,效率驱动是指产品生产效率越快越好,而决定生产效率的因素除了匹配适应的劳动力外,还有供应链和基建设施。梯度高的产业,所需的零部件又多又精密复杂,同时对当地的基建体系也很苛刻。如果某个地区的基建条件足够强,还能供应大部分零部件,就会极大的压缩产品生产周期。对于高端制造业而言,加快生产效率,压缩生产周期是提升利润空间的重点,因为这类行业的材料和用人成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恒定的


为什么成渝能战胜越南吃下沿海的电子产业链呢?


要知道,现代贸易是建立在海运基础上的,而成渝却是深处内陆腹地!


答案在于电子制造业是中高端产业,讲究的是效率驱动,而这方面成渝做得非常好!


首先,川渝地区的工业基础雄厚,电子制造业供应链中的绝大多数零部件在成渝经济圈体系内都能找到,四川长虹听说过吧,军工和家电都在搞,就消费级电子产品这块来说,以前长虹在搞电视机的时候,早搭建出从显示屏到电池的完整供应链,只需要稍微切换下产线,就能为智能机和平板提供零部件。


供应链苛杂冗余的中高端制造业,所有生产流程能在同一个区域内完成,意味着物流成本节约了,衔接快了,还没有关税,价格自然便宜。


反之,倘若放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生产,海运和劳动力成本是下去了,但你要满世界采购大量的零部件,从进口关税到运输交接这一通整下来,溢价高不说,环节与环节间缓慢的衔接速度还把生产周期大幅度拉长了,最后出厂价反而比成都和重庆贵。


图片

京东方绵阳厂


其次,渝新欧亚欧大陆桥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运价格是便宜不假,但火车跑得快啊,一艘轮船从重庆出发经长江入海走航运到德国的杜伊斯堡,至少需要50天的时间,但走铁路最快两周最慢不超过16天时间。


大家千万别小看这34天的差距,消费级电子产品对时效性很看重,新款手机或电脑加价卖的情况,全世界比比皆是。一台知名品牌的手机,刚上市时往往能加价几十美元到一百美元不等,而同样是从重庆运往欧洲的路线,每台手机走铁运的价格也就比海运贵十美元左右。


换言之,电子产品走渝新欧亚欧大陆桥所带来的时效性溢出价值,最多可达到海运成本的十倍左右。


再回过头来看看东南亚这所以会败给成渝,败就败在效率驱动上。供应链优势打败了东南亚的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基建系统优势打败了东南亚廉价海运成本优势!


再往上走到纯高端制造业领域,效率驱动的成分更大。


众所周知,美国一直在搞全球半导体生产去中国化,即打垮我们的半导体生产能力。为此特朗普和拜登两届政府甚至打出国家安全的牌,来威逼利诱盟友的相关企业,把生产线从中国搬到美国。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去年的研究报告显示,未来10年,新增芯片产能的40%将集中在中国,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基地。这其中不乏一些美国盟友的企业顶着压力来华投资,像韩国三星在2019年高调宣布斥资80亿美元,扩张西安工厂产能,英特尔本来也打算扩产成都工厂,但被拜登政府否掉了。


这倒不是半导体厂商们想跟美国唱反调,而是扩大中国的产线,实在是太有利可图了。


论基建优势,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和全国一张网能支撑芯片生产时巨大的耗电需求;论供应链优势,中国是世界上半导体产业链最齐全的国家,五大主系统和若干个子系统均有涉猎,此外中国还是全球第一大硅片生产国,这是半导体使用得最多的原材料。


图片

2021年4月12日,美国白宫召开半导体峰会视频会议,拜登手持硅片出席会议


但在低端制造业领域,这套东西就完全没法打了,因为低端制造业的产品供应链又窄又短,不需要太多的零部件。一台手机的零部件有几千个,但一个玩具的零部件最多十个,衣服就更少了,对基建的要求也不高,一条5nm芯片生产线一天的用电用水量够得上一个几百人的玩具厂用上好几年。


因此,相较于高端制造业用效率驱动提升利润空间,以压缩成本本身的成本驱动提升利润空间更符合低端制造业从业企业的利益!


考虑到与中西部地区竞争的是东南亚,而东南亚在RCEP的机制内是没有太高的关税的,所以构成成本本身的要素集中在以下四点: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劳动力成本,其次是原材料成本,再则是建厂用地及其用水用电成本,最后是从生产到运往销售市场的运输成本


劳动力成本方面,2020年,甘肃省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3771元,山西是42905元,陕西是47724元,而越南平均工资不到3万,比西部便宜三分之一。


原材料成本方面,仍以纺织业为例,橡胶和棉花是两大基础原材料,东南亚盛产橡胶不产棉花,而中国西部地区则盛产棉花不产橡胶。前者买棉花虽然走的是海运便宜但要叠加进口关税成本,后者从云南海南广西等地买橡胶虽然不用叠加关税但陆运成本高昂,这一块双方勉强算是打了个平手。


建厂成本方面,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税收减免等一系列政策综合下来,优惠力度要比西部大。而且很多低端制造业是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中国有2060年碳中和这个远大目标在,这类企业不但没有优惠,还存在碳排放额的压力,建厂成本不是一般的高。


运输成本就方面,东南亚海岸线绵长,港口众多,去大洋洲、美洲、南亚、非洲、欧洲都非常方便,而中国西部偏居欧亚大陆内陆,不论是走铁路直达欧洲,抑或是先坐火车到东部再转海运,运输成本均比东南亚高。


卖衣服鞋子玩具不是卖电子产品,电子产品有一定的品牌效应,由此带来的溢出价值能完全抹平走陆路多出的运输成本,但衣服鞋子玩具不行,这玩意本来就是靠性价比争夺市场,别说贵个十美元,哪怕是十人民币都可能导致消费者或当地经销商转向其他供应商采购。


图片

有人说全产业链是中国最大的战略优势,现在这种优势正随着产业外迁而消失,这个说法是错一半对一半。对的是前半句,错的是后半句,产业外迁并不意味着中国就会丧失全产业链的战略优势,因为转移出去的产业链本质上仍在中国的产业体系之内,只是不在中国的领土上了。


四个优势东南亚包揽了三个,产业不往西部跑往国外跑,是有一定的道理和经济规律能循的。甚至可以这么说,吸引低端制造业从业企业投资,西部地区存在的缺陷既是天然性的,也是结构性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已经到来的第四次产业革命中,西部的发展前景会落后于东南亚。恰恰相反,未来中国的西部极有可能成为今天的美国西部!


两年前,国务院出台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指导意见,这份文件所透露出的国家战略意志,不是我们之前设想的西低东高的传统产业分布局面,即东部技术创新和纯高端制造业——中部中高端制造业——西部中低端制造业的完整产业链梯度,而是要把东部的产业水平全盘再复制到西部。


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在培育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改造升级上迈出更大步伐,促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广泛应用并与之深度融合,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


最理想的情况是成渝在完成高端产业转型后,将电子制造业产业链进一步向更偏远的西北地区转移,从而为中亚乃至中东地区融入新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打下基础。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中乌吉铁路明年就要动工了,这条铁路东起中国喀什,途经吉尔吉斯斯坦,西至乌兹别克斯坦的安集延,全长523km,建成后将是从中国运输货物到欧洲和中东的最短路线,货运路程将缩短900公里,时间节省7至8天。


图片


显而易见,对于尤为看重产品时效性的消费级电子制造业来说,这条贯穿中亚和中东并将中欧贸易缩短一周的中乌吉铁路,有足够的效率驱动将电子制造业产业链吸引到广漠浩瀚的西北地区。


而这既是中亚时隔五百年重新回归全球经济体系的开始,更是陆权的新生!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戎评:局势严峻,中国正在丧失最大的战略优势?|2022-06-1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