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九边:稀土战争,稀土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制胜武器?|2022-06-19

这个话题也是研究了很久,大量查阅论文期刊以及研报,还到外网找了不少资料,此外还联系到了中科院的师兄,澄清了几个问题,这个过程比玩《文明6》都肝,不过我自己觉得已经弄明白了不少,给大家汇报下。本文务求客观,通过我国稀土的发展历程,不黑不吹展示现在到底是个啥情况。

 

1

 

 啥是稀土?

小伙伴们在初中三年级的时候,都会接触到化学这门课程。为了鼓励大家好好学习,大部分老师都会讲一个故事,就是著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有一天在家里睡觉,难得地做了一场好梦,门捷列夫梦到了元素的排列顺序,醒来后麻利的整理成一张让自己流芳百世的“元素周期表”。 

 

但是门捷列夫的好梦却成了小伙伴们的噩梦,因为整张元素周期表实在是又多又难记,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这张表里大多数元素和我们日常生活都没啥关系,也就氮、氧、钙、碳、铝、铁之类的和生活有比较强的关系,越往后就离科学越近,而离生活则越远。 

 

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虽然元素周期表后面的那些元素,又晦涩还长得贼像,放在一起非常容易脸盲,但是没有它们,科技的发展绝对到不了今天这个高度,而且现在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越往后的元素,质量越大,而且基本上都是金字边,好多朋友都是被元素周期表教育的认字只认半边。虽然这些元素很少有单独的应用于生活中,但是与别的元素小朋友一牵手,就能表现出优良的特性并被广泛的应用。

咱们今天聊的,就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从57到71的一堆元素,也就是下边这些:

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那个重稀土比轻稀土重要得多,而我国重稀土主要在南方出产,在全球占比也非常高。

 

这些材料整体是跟高科技强相关的,科技越发展,对这些东西的需求也就越大,咱们举个例子。

 

大家前段时间肯定听说过吧,一根坦克炮管只有五秒钟寿命,好在炮弹在炮管里穿过的时间非常非常短,0.006秒那么短,所以也能打千把来次。稍微打快一些,弄不好就炸膛了,成这样了:

 

图片

 

目前,世界各国的大口径厚壁炮钢基本采用碳镍铬铂系合金钢,再加入稀土元素,可以大幅提升枪膛的韧性和强度,现在能挺五秒,早些年连这都不如。当然,这些东西也不能闭着眼使劲加,如果加得太多又会变得很脆。就像是在铁里加碳会变硬,但加过量了就很难加工,成为铸铁,只能当支架和垫脚。 

当然了,炮管是最基本的需求,稀土元素广泛应用于永磁发动机,工业催化剂,微波通信,那些巨贵的相机镜头,储氢罐,核燃料棒,汽车电池,导弹雷达飞机等等,都得添加这玩意。

 

整体上,产业越是高端,越离不开这些东西,所以这玩意以前叫工业维生素,现在叫“新材料之母”。

 

2

 

 我国艰难的稀土之路

家经常听说,中国供应全世界70%的稀土,不少人还以为中国稀土储量占世界的70%,其实不是,稀土储量中国占世界37%左右,尽管已经非常非常高了,毕竟紧随其后的巴西越南加起来才36%,但是没有70%那么高。
 
上文提到的那个重稀土,非常重要,中国占了40%左右。我国现在主要是提纯冶炼厉害 ,其他国家的也得送到中国来冶炼,这就是为啥中国能供应70%。不过这条路走得是非常非常艰辛。
 
改开后我国一度开采稀土非常疯狂,因为当时需要大量的外汇购买西方的机械和装备,而中国能拿出手的出口创汇产品并不多,稀土就是其中之一。而且那时候中国技术底子太差,而稀土往往用在高端产业上,中国用不着,所以出口也就有点肆无忌惮。
 
不过稀土不是想卖就能卖,被挖出来的时候是稀土矿,需要把稀土氧化物从矿中提取出来才能卖,当时日本控制着相关提纯技术,中国想搞也费劲。
 
好在有“中国稀土之父”之称的徐光宪在1975年已经提出了串级萃取理论,随后带队攻关后,技术取得了突破,中国这边可以从稀土矿中分离氧化物,这才开始被卖到国外创汇。
 
下图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我国的白云鄂博矿,以前当铁矿挖来着,因为开挖那会儿中国还没有稀土分离技术,只好当铁矿挖了,直到2016年才转型成稀土矿。图是我从谷歌地图上截的,看到那俩大坑没,以前是两座山,现在挖成了俩大坑。
 
图片
那时候天天想着赚外汇,赚了外汇去买国外的生产线和大型机床设备,根本没想长期的事,毕竟眼前的问题还一大堆。所以国家搞了各种政策鼓励出口,甚至给出口退税,激励大家都去想办法挖稀土卖出去。这种情况下,无数的大小企业作坊都去挖矿,甚至赔本卖到国外,等着政府补贴。
 
这种情况下,外汇倒是赚到了,但是毛病也很明显,中国这边企业恶性竞争,竞相出口,导致国际市场供大于求,我国竟然自己把售价给打了下来,所以那些年有个说法,说我国把稀土当土卖。
 
后来学者们总结那段时间的开采状态,称为“小,散,乱”,最大的毛病是乱,政府自己也不知道下边的人在干啥,反正到处挖,有矿的地方就在挖,甚至有人在后院搞了个坑也在挖,不少人真的是家里有矿。
 
当时西方国家都看出来了,中国这是明显在贱卖,所以大家都疯狂囤积,到底屯了多少,也没人能说得清楚。有种说法说日本存了足够自己使用三十年的稀土,这可能是早些年的估计,因为那时候全世界对稀土的消耗跟现在没法比,需要大量消耗稀土的行业最近几年才出现,日本应该没储存这么多。
 
上边做规划的人知不知道这样做很不划算?当然知道了,不过也没啥更好的办法,中国这个国家基本啥都缺,最缺的还是美元,毕竟跟西方那么大的差距 要补充,就需要大量的外汇去购买技术和产线,实在是没钱,基本啥都干。
 
加入世贸后,中国开始给西方搞来料加工,尽管是低端制造,不过那时候只要能拿到外汇就谢天谢地了,有了外部输入后,我国开始整合,随后有了我们知道的一波大发展。
 
也正是因为中国那些年可以出口低端制造业的产品,我国不再需要卖稀土创汇了,毕竟中国能拿出手的资源并不多,开始思考长期规划。所以从2003年开始,政策逐步收紧,开始主动控制出口。
 
这些年遭到大量批评的,就是2003年之前的政策,客观地讲,当时确实也是没啥办法,毕竟急需外汇的情况下,只能这么做。不过客观地讲,改进空间很大,最起码应该避免自己相互压价。澳大利亚这一点做得就强太多,作为一个资源国,对外卖资源一直都是极少数几个公司在卖,最起码不会自己跟自己竞争。
 
中国这边其实一直都有这个问题,之前那篇文章里提到的铁矿石,也有这类问题,我看今天中钢协又在发文号召大家不要恶性竞争,买铁矿的时候竞相拉高矿价让澳大利亚赚钱,卖钢铁的时候又竞相压低钢价让国外赚,实在是一群奇葩。
 
而且大家要知道,卖小麦肯定不如卖面粉赚,卖面粉不如卖面包,卖面包又不如卖提拉米苏。中国早年搞的主要是“粗加工”,卖的基本是原料,没啥附加值,想议价也难。
 
所以在2003年之后,国家的导向也变了,以前只要出口创汇就行,从那以后开始控制配额,每年只许卖这么多,你们看着办,自然有厂子想着要不提高点技术含量,能多卖点钱。也有不少人开始走上了走私之路,疯狂偷摸开发然后继卖。
 
而且稀土挖掘和提纯非常污染环境,有些矿有放射性,早年搞出来很多悲剧。比如把分离提纯的废水直接排到河里去,问题是周围的灌溉和人畜都用那些河里的水,出现过好几次整村迁徙,因为他们那里的水不能用了。
 
所以说把这些事都理解了,就能明白为啥我国现在搞“环评”这么积极。中国企业以前往往不顾及环境和人员安全瞎生产,成本倒是低了,不过这样以牺牲自己环境为代价的生产进一步压低了整体价格,相当于用自己的长期利益给西方省了钱,非常非常不划算,早年没办法只能那么操作,这几年不可能再放任了。
汉风网网站提示: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目前系统支持用户名为字母形式、拼音形式、中文用户名现在正在调试中。
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此费用为支持汉风网服务器带宽以及编辑人员相关费用。谢谢老友您的支持。如果有疑问,请加微信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解决。
几年时间里,汉风网遭受到的攻击不计其数,我们一直在坚持。所以购买会员的老友,请添加汉风网微信。有问题及时给老友解决,也避免失联。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九边:稀土战争,稀土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制胜武器?|2022-06-1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