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先阅读《黑龙江:青龙的狂舞(上)》
叁 大庆
在东北,有大量历史和北大荒差不多的地方,都是前人从荒原草莽开拓出来的。
从建三江往西近600公里,有片同北大荒经历相同的区域,便是全国大名鼎鼎的大庆。
我原本以为大庆是一座到处是石油钻井,咣起咣起响声迭起的城市,结果跑去一看,城市跟中国其他地方几乎一模一样,只是马路边旷野处多了些磕头机在那不停歇地埋头干活。
城市里到处都是湖泊,荷花开得粉嫩娇艳,恍然就在江南。
大庆乡亲让我见识的第一样东西,居然是当地乳业公司出的雪糕。
乡亲说,他们这乳业发达,是因为泡子多,又是盐碱地,特别适合长牧草,能养出好奶牛。
我问泡子是什么?
就是湖,这荷花不是长湖里吗?向导指着那一大片荷花说,大庆是百湖之城,到处都是湖泊和湿地,有水有草,其实是一片好牧场,所以才有好奶粉,又用奶粉做出好雪糕。
那石油不会污染环境吗?
不会的,现在一滴油都不会落在地上,黎明河也治理清澈了,大庆的环保现在做得很好。
乡亲的声音里,充满了对大庆环境的自信。
我们一边说着话,一边来到了市区东南处的龙凤湿地,此时夕阳渐沉,红彤彤挂在天际,看到各种鸟类在天空盘旋,下面湿地里绿草茵茵,水波粼粼,空气里微带着水腥味,这种亲切的自然场景,居然出现在市区里头。
乡亲指着脚下的高架桥说,修这座高架桥,主要也是为了保护这片湿地,原先是一条马路穿过这里,湿地里有76种鸟类,207种野生动物,小动物常常因为过马路被碾死,修好高架后,就再也没有发生这种事了。
我查了下数据,大庆确实有84万公顷草原、64万公顷湿地、284个百亩以上的湖泊,光主城区就有26片湖泊。
湖泊之多,虽不能跟武汉比,但也相当可观,我一直以为大庆是黑乎乎粘稠稠的石油城市,居然是个小江南。
当然,我们最终还是要聊到石油。
乡亲说他父亲就是油田二代工人,他们家打小是王进喜的邻居,对大庆油田知根知底,于是带我去到铁人纪念馆,见到了王老爷子。
王老爷子早已经退休,满头白发,站在铁人纪念馆前,笑微微着跟我打招呼,我们在馆内信步而行,老爷子指着各种展览用的物什,跟我讲起大庆油田的陈年往事。
原来大庆最早的石油工人,有不少是甘肃玉门油田过来的。
1953年,王老爷子的父亲十七岁,先到的甘肃玉门油矿当学徒,他当时在后勤保障队,王进喜则在钻井队,那年王进喜30岁,已经在油矿干了15年,他6岁时就带着右目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15岁就在玉门油矿当童工,出身极苦。
因为出身过于贫寒,王进喜没读过书,几乎不识字,入党申请书都是请人代写的,我在铁人纪念馆还听到他打电话的录音,如果不是屏幕上的文字,完全听不懂他的甘肃方言。
准确地说,王进喜是一个文盲,我猜测他身边许多同事也是这样,但就是这样的一代人,从文盲起步,解决了那么多技术问题,打下了中国石油的根基。
今天学历不高的各位,看看王进喜,千万不要气馁,学历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这世上只有放弃的人生,生活中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要以奋进的人为榜样,千万不要和哀哀切切只会抱怨的人共鸣。
1958年王老爷子他爸带着全家人又去到克拉玛依油田工作,才干了一年,1959年,突然传来大喜讯,大庆油田发现了!
1930年日本人就跑到东北来找石油,到1942年钻了81口井,深达千米都没打着,那时全国缺油,1948年时,中国全年产油仅32万吨,到1957年,全国一年也才产145万吨石油。
1955年地质部召开石油普查会议,根据勘查结果,决定派人去松辽盆地找油。
1958年,根据前期实探结果,收缩到松基一井、二井、三井三处重点区域找油,那时候没有大型载重汽车,还只有乡间土路,工人们挪动100吨的乌德钻机,130公里的路程,需要走两个月。
其中松基三井从1959年4月打到7月,打到1200米左右,终于打到了油砂,工人们欢喜得抱在一起,“比抱儿子时还乐”,9月26日,黑色油龙顺着管子喷出来,油花飞溅,工人们在现场一片欢呼。
当时松基三井在大同镇,黑龙江省委提议现在是建国十周年,将大同改名为大庆,便有了今天的大庆油田。
大庆发现油田后急缺工人,王老爷子他爸便于1960年10月,又拖家带口,从克拉玛依乘火车来到大庆。
王老爷子说,他们在当地打听,得知落脚这块地叫“萨尔图”,指月亮升起的地方,4月29日,这里已经开过一次“大庆石油会战万人誓师大会”。
幼年的王老爷子,便跟着父亲在大庆火车站下车,他说,眼前“茫茫一片荒原”,就是一大片不见边际的野草地。
除了他们这种技术工人,前面已经另从克拉玛依调来了石油工程第一师,就是原19军第57师共8000人,战斗力特别强。
在王老爷子来到大庆前五个月,已经有4万多石油人提前到达,这里冬天最冷时能达到零下40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居住问题。
跟建三江的乡亲们一样,1960年9月前到达大庆的年轻小伙们,先挖出一片地洞,住在地窨子里面。
就是电视剧《山海情》里面出现的那种地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