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花猫哥哥:德国,筋疲力尽|2022-10-28

 

10月21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宣布,自己将在11月初率领一个政府代表团访问中国,也让他成为是自2019年11月以来首位访华的欧盟国家领导人。

图片(来源:环球时报)

我们知道,自从拜登上任以及默克尔下台、朔尔茨上台之后,中德的关系就开始急转直下,德国新政府不断跟随美国之后在涉华问题上表现出强硬态度,德国也不止一次地说正在制定一项新的对华贸易政策,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甚至对华“脱钩”。

但奇怪的是,北溪管道被炸了之后,德国对华态度似乎突然变了,朔尔茨明确表态支持全球化,以及反对与中国脱钩,现在更是要率队访华了。

我们都知道,当一贯敌视你的人开始和你低声下气的时候,那可能他真的没办法了。

1  德国的重新崛起

德国,人类现代历史根本回避不了的国家,几乎以一己之力挑起一战和二战,甚至在战争中曾经以一敌多,都一度不落下风。

但是战后,整个德国变成了一片废墟,据说这些残垣断壁光清理就需要二十年,何况发展经济呢?

可是德国居然硬生生地用20年,不仅清理了废墟,而且又重新崛起,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一直领先到现在,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奔驰、宝马和大众,都来自德国。

图片

那么,德国到底是怎么从废墟中崛起的?原因比较复杂,概括起来说,是一系列时代红利的叠加效应。

第一,廉价的安全红利。

德国战败后,关于如何处置德国,美国一开始是想对德国进行去工业化和肢解,让德国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农业国的。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冷战正式降临,出于对抗苏联的需要,美国需要德国保持一定工业能力,以应对苏联的威胁。

然后美国推出了马歇尔计划,开始帮助欧洲复兴,就连德国也在名单里,结果德国不但没有被去工业化,反而得到了工业发展资金。

与之相对的,作为冷战前线,美国自然要在德国驻军保卫北约安全,整个冷战期间,美国在德国一度部署超过十万人,为德国提供了比较稳固的安全保证(当然也有防止纳粹死灰复燃的目的)。到现在,美国在德国仍有3万驻军,是美国海外驻军第二大本营,仅次于日本。

图片

但是和日本负担的75%的驻军费用不同,德国担负的驻军费用比例非常低,连5%都不到。比如在世界面临核战争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驻德美军大部分军费都是自己掏的,德国也就出点地皮就行。

这种情况一直到现在也是如此,根据德国财政部对左翼党议员弗莱霍尔特质询的回复,2020年,德国为驻德美军支付了1.324亿欧元,而美国则支付了72.34亿欧元。

你看,德国一年只给1亿多欧元就获得了国防保护,相比隔壁把美军撵走的法国,这可以省下大量国防费用,用来发展经济。

第二,廉价的能源红利。

战后,德国在快速复兴中发现,要论汽车和机械,自己在欧洲这地界还凑合,但要是在世界市场上跟美国人竞争,那就不占优势了,想称霸市场只能靠化工产业。

还好因为化工产业的产业链比较靠近上游,所以在战争中并没有受到特别大的破坏,技术和设备是不缺的,唯一缺的就是原材料了——石油和天然气。

图片

这两样东西可不仅仅是燃料那么简单,事实上他们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可以用来生产出成百上千种化工产品,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涂剂、染料、医药、农药、炸药和化肥等等。

现代制造业产业链,其实就是建立在化工产业产品基础之上,所以石油和天然气的战略价值远远超过了其作为燃料燃烧的经济意义。

这时候,德国的地理优势再次体现出来了:靠近苏联。

70年代,因为中东战争爆发了石油危机,全世界都陷入了石油荒,偏巧这个时候苏联新发现的秋明油田开始爆发,产量大得惊人,苏联调集几百万人进行开采,直接让苏联成为世界第一产油大国。

但苏联是消化不了这么多石油的,那就向西欧卖吧,偏巧那时候西欧正缺油缺得厉害,苏联和德国一拍即合,德国向苏联出口美国禁止出口的40英寸钢管,苏联出人工,一起往东德修了一条“友谊”石油管道,管道都到东德了,油再运到西德还不是太轻松的事?

这条管道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廉价石油,因为40英寸管道,运费要比24英寸钢管节省39%,比铁路运输节省72%。

冷战之后,德国又趁着俄罗斯穷得叮当响的时候,说动叶利钦修建了亚马尔—欧洲天然气管道,为德国再次开辟了一条廉价气源,毕竟用管道传输天然气是成本最低的模式,比液化天然气价格的一半还要低。

这让德国化工工业得到了比其他国家都要低廉的原材料供应,直接让德国化工产业原地起飞。

化工产业的奇妙之处在于,它的下游领域非常广泛,从特种及精细化工品、聚合物药物产品、石化及衍生物、洗涤类产品、纺织品染料产品、无机基础化学品、农用化学品,甚至你的化妆品,都来自化工产业。

所以化工产业发达了,就是一通百通的局面,随着冷战结束后的全球经济增长,直接让德国成为全球化工产业最发达的国家。

图片

第三,统一市场红利。

战后,德国作为二战发起国和战败国,非常受周边国家的仇视,但一方面周边国家必须为了防备苏联而联合德国一致对外,另一方面一直有自立之心的法国不愿意听从英美指挥,为了平衡英美影响,只能和德国搞好关系。

1952年,法国和德国一起组建了欧洲六国煤钢联合体,然后很多国家一看不错啊,也纷纷要求加入,国家多了,就升级成了欧洲共同体,然后到了1993年时机成熟了,在德国的主导下,共同体升级为集政治、外交和安全合作为一体的欧洲联盟。

不要低估欧共体(欧盟)对于德国的意义,它给德国带来的是一个统一的欧洲大市场,统一的货币,自由贸易体系。

会员国间劳动力、商品、资金、服务则可以自由流通,形成一个内部无关税经济体,把其它国家的产品都给挡在外面,而数亿人口的需求,足以供养全部的德国企业,直接将德国带入一片蓝海。

在这个蓝海里,德国依靠自身的工业优势,在没有贸易壁垒的欧共体中通过贸易顺差来积累资本,同时良好的发展前景也吸引国际市场资金投资德国,德国可以借此创造更多增量财富,这种经济实力转化为政治领导力,进而取得了欧盟的领导权。

想当年,希特勒为了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曾发动过两次世界大战,但都以失败告终,但战后的德国兵不血刃,通过建立起欧盟,就完成了以前使用战争手段才能完成的对欧洲国家的整合,德国只需要将主导作用隐藏在欧洲的集体行动中,就可以轻松投射自身影响力。

图片

更加百年难遇的是东欧剧变和两德统一,由于东德经营机制未能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技术又落后,大批东德企业破产倒闭,大量劳动力失业,导致大量的东德人前往发达的西德地区就业,带来了丰沛的劳动力。

此外,还有以前苏联控制下的其他东欧国家劳动人口,也纷纷涌入德国,本身这些人经历了苏联控制时代的重工业洗礼就有非常扎实的工业功底,在西德发达的资本市场,管理知识,经验,以及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相当于给德国制造业来了一碗十全大补药。

这一系列因素叠加起来,天时、地利和人和,事事如意处处顺心,让德国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契机,到了2000年,德国GDP达到了在1.95万亿美元,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

 默克尔的苦心

但是,廉价的安全保护、廉价的俄罗斯能源和统一大市场带来的廉价东欧劳动力,这三大因素托起了整个德国,但这三大因素其实更多依赖于时代的红利,并不十分牢靠,所以如何固化这三大基础,成了新世纪德国领导人必须考虑的事情。

2005年11月22日,默克尔击败施罗德,正式成为德国第一位女性联邦总理。

图片

这个女人被誉为欧洲唯一一个能与撒切尔夫人比肩的女政治家,也就是在她的手上,德国向东收割东欧,向西压制法国,向北降低英国在欧洲影响力,又紧紧抓住了崛起的中国,搭上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列车,最终让德国从一个战败国,正式变成了欧洲之主。

相比其他政客,默克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知道德国的真正命脉是什么。所以我们仔细观察一下默克尔十六年的执政生涯,主要发力点基本都是围绕着安全、能源和欧盟进行。

安全方面,其实在冷战结束以后德国面临的压力早就不那么大了,冷战时期还担心苏联的钢铁洪流一个星期推平欧洲,但后来俄罗斯自废武功,早已不复当年的勇武了。

但在美国看来,北约存在的价值就是防备俄罗斯威胁,那俄罗斯没威胁了,北约还有啥意义存在?那美国还以什么抓手来控制欧洲?所以俄罗斯它必须有威胁,哪怕没威胁也要逼他威胁。

所以我们就看到苏联解体以来,北约进行了五次东扩,已经基本上在西面包围了俄罗斯,如果再吸纳乌克兰成功,那么俄罗斯的大本营将直接暴露在北约的炮火射程之下,把俄罗斯刺激得上蹿下跳。

图片

2014年,美国鼓动乌克兰加入北约,挑起矛盾,俄罗斯不得不出兵占领克里米亚,造成克里米亚危机,乌克兰政府军和俄罗斯支持的卢顿民兵武装爆发了大规模武装冲突,双方使用了10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BM-30龙卷风多管火箭炮系统和圆点-U战役战术弹道导弹系统大打出手,乌克兰3000多正规军被歼灭。

这时,美国再次挑起了欧洲对当年苏联的恐惧,毕竟如果俄罗斯占领了乌克兰,那么距离德国边境就只剩几百公里,坦克冲击一天就到了,欧洲人享受了几十年的和平生活将毁于一旦。

默克尔不会容许这种事情发生,默克尔是一个在社会主义东德出生和长大的人,会俄语,对俄罗斯有着比普通德国人更清晰的认识,这种极限施压解决不了问题,把一个核大国逼急了只会导致其更愿意通过军事冒险来解决问题。

所以默克尔不停地在基辅和莫斯科飞来飞去,靠着自己娴熟的政治手腕和与普京的良好关系,总算促使双方签订了《明斯克协议》。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花猫哥哥:德国,筋疲力尽|202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