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花猫哥哥:历史的脉络:那条要命的降水线|2022-10-31

今天给大家讲讲中华文明农耕时代历史的脉络。

在过去的史书中,历史的进程就是一部帝王将相的争斗史。所以,中国读书人总是一肚皮的阴谋论——在很多人看来,历史就是大人物的权谋推动的。

持有这种认识的人可能永远无法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1  400毫米降雨线

在中国进入工业时代之前,中华文明就是一个农耕文明,农业生产就是靠天吃饭,气候的变化对农业生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谓的人力在自然之力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有人统计过近3000年中国气候变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但凡东亚大地上平均气温急剧下降,那么就会出现王朝更替、改朝换代。

图片

历史上的气温变化与朝代更替

解释上述原因其实很简单:气温上升,有利于农业生产,所以社会稳定;气温下降,将导致农业减产,所以社会就会出现动乱,甚至如果出现改朝换代。

如果气温不随之上升,那么这个王朝也多半是个短命的王朝——比如三国到南北朝,比如元朝。

另外气温变化还衍生出一个有趣的事实:中国各个朝代统治者对待知识分子最好的就是春秋与宋朝,大家对照一下上面的气温变化,恰恰这两个时期是东亚大陆气温最高的时期(西周时期中华文明还未开化)。

因为气温高农业生产发达,统治者心态好,自然对读书人能有更大包容心。

以上事实足以证明这样一个规律,气候决定农耕文明的生产力水平,而这个生产力水平的变化才是决定历史进程的主要因素。

气候的变化除了气温还有就是降雨量,这个降雨量对于农业生产也有巨大的影响,观察中国历朝历代的国土疆域,你同样会发现有一条重要的降雨线限制着中原王朝的疆域拓展。

这就是著名的400毫米降雨线。

图片

中国历朝历代绝大多数时期疆域都无法突破这条降雨线。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每年400毫米降雨量是农业种植的基础条件,达不到这个水平就没法农业种植,所以,在这条降雨线之外就是游牧民族,在这条线以内才是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的军队不是不能越过这条线,而是即使把这条线之外的土地打下来治理成本非常高。因为无法组织农业生产,所有的物资(军队的给养、官员的俸禄)都要从内地运输过去。在古代那种原始的交通条件下,长途运输物资的物流成本是非常高的。

孙子兵法曾经有个定量计算,要向1000里(500公里)运送1斤的粮食,路途消耗会达到10斤!1:10的运输成本,这还是仅仅500公里的距离。

古代生产力不发达,政府对农业征税幅度都很低,一般农业征税大多是在30赋1的水平(3%),虽然基层官员还有各种加征,但是加征的收入多半落进基层官吏的腰包,政府的征税收入是很低的。

所以,在古代要占领一块400毫米降雨线以外的土地,如果驻军与官吏达到数万人以上,这对于中原王朝确实是非常沉重的负担。

中国历史上只有汉唐两个朝代短暂的占据过400毫米降雨线以外的土地。

图片

图片

但都是昙花一现,中原王朝稍微衰落,这些土地都丢失了。一直到明末,我们的疆域都被这条400毫米降雨线死死的压制,这是农耕文明的天花板。

中国数千年历史其实就两条主线脉络:一个是因为气温变化影响的改朝换代的历史;另一个就是围绕着这条400毫米降雨线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争斗史。

对历史有兴趣的同学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去长城走走,我们的万里长城与这个400毫米降雨线高度重合,站在长城上,你就是站在农耕文明疆域的天花板。

当中原王朝越过这条线出击的时候,就是华夏文明最鼎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开辟了路上丝绸之路,将中国的瓷器、丝绸与茶叶远销欧洲大陆,成为风靡全球2000年的畅销品。

在农业文明时代,我们的丝绸与瓷器绝对是农业文明的高科技产品,欧洲人有整整1000年都搞不清楚丝绸与瓷器是怎么做出来的。

当游牧民族越过长城向中原大地出击的时候,就是中原王朝衰落的时期,这个时期直接导致了路上丝绸之路的断绝。突然断绝了丝绸、瓷器、茶叶的供应让整个欧洲都急疯了,所以,才有了亡命之徒去大海上冒险——期望找到一条海上通往中国的商路。

正是因为对中国商品的渴望,才有了欧洲的大航海的时代,才有了地理大发现,才有了工业革命。

图片

长城是我们的华夏祖先防御游牧民族修建的防线。这道防线体现了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智慧。

长城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城市军事堡垒,我们的祖先不是蠢货——修建绵延上万里的军事防线,那要驻扎多少军队?

长城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调兵的“高速公路”,大家站在长城可以体会一下,在古代通过长城运动,相比在崇山峻岭中运动效率提高了何止十倍。

另一个就是防马。长城不高,根本阻挡不了人的攀越,但是马却不能攀越。游牧民族对农业文明最大的优势就是依靠马力来实现快速机动,没有马的游牧民族对于农耕文明就是一个渣。

在古代没有大型工业机械的情况下,长城可以极大的缓解游牧民族的入侵。漫长的边境线上,因为有长城的阻挡,游牧民族只能在几个有限的口子涌入,对于中原王朝而言,要防备、要围歼入侵的游牧民族,只要堵住这几个口子就行了,加上长城这条调兵的“高速公路”,让中原王朝的步兵面对机动力很强的游牧民族骑兵竟然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2  满清的“嫁妆”

我们今天的国家版图主要继承了清代的版图,清代是农业社会却能拿下并且长期治理400毫米降雨线唯一的朝代。

图片

清朝疆域图

我个人对于清代的感情很复杂,从情感上讲,我非常厌恶野蛮人的满清皇室。但是,从理智上我却不能不承认,满清皇室入主中原是带着“嫁妆”来的。这个“嫁妆”就是400毫米线以外的大片土地。

明代疆域图

比较一下明清的疆域图可以发现,没有清代,我们现在的国土会大幅度缩水。

那么,问题来了,清代为什么能突破这个农耕文明400毫米降雨线的天花板?

两个原因。

一个是清代是农耕文明中央集权的巅峰。高度的中央集权意味着可以从地方抽取更多的资源去补贴400毫米降雨线以外地方的治理成本。

明代国家每年税收折合银两大致在2000万两左右,清代康熙年间国家税赋已经突破3000万两,乾隆时期突破4000万两,到了19世纪末期达到8000万两。

另一个原因就是联姻。

满清的前身是后金,后金建国之初面临着极其恶劣的战略环境,除了正面面临明朝关宁集团的军事压力,侧翼的蒙古是明朝的盟友,后方还有朝鲜以及东江镇的骚扰。

总而言之一句话,后金是四面皆敌。这样一手烂牌最后居然让后金咸鱼翻身,逆袭推倒了明朝这个庞然大物,不能不说这群野蛮人运气实在是爆棚(看看明末的气温变化)

为了打破这种战略困境,努尔哈赤选择了联姻的策略,先用军事力量打败科尔沁蒙古,然后就与科尔沁蒙古联姻,这样就与身边最大的一个蒙古部落成了亲戚。

到了皇太极时代,皇太极干掉了蒙古黄金家族的嫡系传人林丹汗,然后全面接收了林丹汗所有的老婆,把整个察哈尔蒙古都吞并了。

至此满清初步形成了满蒙联姻的国策。

满蒙联姻与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和亲是有本质区别的,在历史上,中原王朝从来都瞧不起游牧民族,即使国力衰弱时期不得已采用和亲政策也是权益之计,大多数时候是在皇宫里随便找个宫女封一个公主的名号再嫁出去——打心眼里是没把游牧民族当亲戚的。

满清对于满蒙联姻是有一整套的制度设计来保证满蒙亲戚关系。包括满清皇室、贵族子女与蒙古王公子女普遍联姻,有时甚至强制性指定宗室子女与蒙古人联姻。允许蒙古王公子弟自幼驻京与皇室子弟接受宫廷教育。

蒙古王公子女与满清皇室联姻没有天花板——比如,著名的孝庄皇太后就是蒙古人,游牧民族女子可以在中原王朝当皇后这在过去是绝无可能的。

对于蒙古不仅有联姻的国策,满清皇帝为了防止蒙古势力膨胀威胁到满清皇室的安全,还设计了分封与减丁制度

所谓的分封就是将蒙古部落不断分解成更小的部落,任命了一大堆蒙古王公,所谓的“减丁”就是强制性的规定每个蒙古王公拥有的人丁上限,超过这个数字就直接把多余的丁口用刀砍了。

满清皇帝就是用这套制度将蒙古民族牢牢的与满清皇室绑在一起,成为其控制400毫米降雨线以外土地最可靠的盟友。

汉风网网站提示: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目前系统支持用户名为字母形式、拼音形式。
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此费用为支持汉风网服务器带宽以及编辑人员相关费用。谢谢老友您的支持。如果有疑问,请加微信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解决。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花猫哥哥:历史的脉络:那条要命的降水线|2022-10-3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