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一下对2030年的中国的一些预测,大家都知道,人类社会是各种变量极多的,所以这个预测嘛,是没有办法抽象出一个完美的模型的,所以大家权当听一听观点。
疫情一直是近两年的最热门话题之一,长期的占据着中国社交媒体的热榜,但从长远来看,疫情并没有从根本上伤及中国的产业升级,2020-2021年我国两年平均经济增速5.1%,虽然比6%以上的增速下降了1个百分点,但并没有从根本上伤及中国的产业升级,相反这两年中国的半导体,电子和新能源汽车这些关键新兴产业倒是一片火热。
被疫情伤害最大的还是航空,旅游,餐饮等服务型的第三产业,波及的就业人数较多,范围也比较广。
今年也是一样,上海的疫情在过去的一个月占据了新闻的热点,但是只要中央坚定“动态清零”的决心,是会逐渐压下去的。
而且疫情的这两年多,也给我们个人一个启示,那就是从实际情况看,体制外的行业中,高科技行业的就业是最稳定的,受疫情的影响最小,实际上类似半导体,电子元器件,新能源汽车这类产业,甚至比疫情以前发展速度还要快。
所以啊,如果在体制外的话,最好还是在高科技公司和新兴行业工作,对我们个人最有好处。
这一点对于一个国家也是一样的,我们中国就是“体制外”国家,我们不在西方世界的“体制内”,所以我们的立国之本就是高科技制造业。
当然西方这个“体制内”确实很有诱惑力,以至于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这些中国大陆的东亚邻居争相加入,向主考官美国给出不少好处。而我们则是没得选择的,先不说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自尊心就使得我们不甘心居人篱下,就是我们想加入,这么大的人口体量,西方体制那个体量也是接不住的,美国现在就觉得自己吃亏了,他们觉得自己以前半接纳了中国加入西方体制,经济上让中国和西方接轨,结果发现中国体量太大发展太快,这样下去让把自己取而代之了,所以这两年开始想脱钩了,而且这个趋势看下去会长期的持续。
所以,中国的巨大的人口体量注定了我们只有开创另一个体制一条路可走,如果以后有人想加入的话,我们就是主考官。
即使我们主观上没有另立门户的想法,世界的客观现实也会推着我们朝这个方向走。
接下来说到2030年的一些预测想法。
我觉得从2021-2030年,最大的变量就是三个:人口,产业和统一。
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口的变化,我认为这是从最长时间的维度来看,中国最大的基本面,中国的总人口将会在未来几年出现减少,或者说中国人口在2021-2030年之间会出现历史的顶峰,注意这是真正的历史顶峰,也就是中国这个国家或者说中华文明出现以来的人口顶峰,以后会不断下降,再也达不到这个峰值了。
这一点我甚至都觉得不算是预测,因为这是非常确定的,一定会发生的事情。
为什么说人口是最大的基本面,我们都说中华文明是世界唯一传承至今的文明,今天的中国人就是当年这片土地生活的中国人的后代,这是具备极高的独特性的。
人口影响到从经济,军事,产业,种族,教育,科技等方方面面。
人口体量的下降会影响到非常多的事情,就如本文前面所述,台湾人也是中国人,香港人也是中国人,新加坡人也是华人为主,但是体量小就容易被殖民,被征服,被影响,难以在反抗霸权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更缺乏挑战强权的信心,能力和勇气,也不可能改变这个世界美国占据霸权顶峰,白人占据人种顶峰的局面,所以容易采取打不过就加入的策略。
以后我们面临的是最大问题,是如何维持住人口稳定,或者让人口下降曲线更平滑,而不是直线下降,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生育率回到2.1的世代更替水平,人口保持长期稳定非常困难,因为这需要一半的家庭生三胎,在当前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是不可能。
简单算一下就知道了,100个人按照2.1的生育率要生105个孩子才能保证人口不减少,因为中间会有各种疾病夭折和意外事故。
100个人里面有10个人不结婚或者结婚后不孕不育或者丁克,剩下90个人结婚总共45对夫妻,有10对夫妻生了一胎,有15对夫妻生了二胎,那么剩下的的20对夫妻总共要生多少个孩子才能保证人口不减少?答案是105-10*1-15*2=65个孩子,也就是这20对夫妻平均要生3.25个孩子,我明确的说这个太难了,近似于不可能。
工业化国家的人口是不可再生资源,只要生育率低于2.1,就会持续减少,越低减少速度越快,少了就没有了。
人口影响范围全领域的,
从大的角度来说,随着中国和西方国家劳动生产率逐渐拉平,最终比的就是谁的人最多则力量越强,因为组织力优秀的民族之间劳动生产率很难拉开5倍,10倍的代差。
从个人角度来说,人口肯定是会进一步向大城市聚集,以养老金为例,年轻人比例更高的大城市的养老金是最为充足的,这会导致更多人选择在大城市工作;
同样的从买房子的角度来看,从2020年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来看,我国已经有大约44%的城市人口在减少了,这还是跟2010年的六普结果比较,如果单看过去两三年的话,相信全国大多数城市的人口已经在减少了。
而这些城市全部是三四五线城市,这意味着如果生活在这些城市,买房除了买一套自住之外,投资性需求必然涌向更上一级的人口更多的大中城市,这会导致更多人选择在大城市买房;
还有就是从产业角度,资本和产业不会优选在人口大量流出的地方投资,因为招聘足够的优质员工是企业的核心诉求,以后的产业一定是集中在大中城市及距离较近的其周边辐射地区。
未来十年我国一定会出台大量的政策刺激生育,以延缓人口下滑的速度,但总人口最终还是会走向减少,既然总人口是减少的,那减少的人口一定是在农村,乡镇和三四五线城市,人口会进一步向一二线的大城市集中。
另外再多说一句,我觉得疫情带来的一个重大影响,就是人们由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封控带来的经济损伤,从而导致生育率下降。
今年2022年中国很有可能出现人口下降。
然后再说下台湾统一问题,这是未来十年我们最大的外部风险点。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写过,在军事和经济领域完成对台统一准备工作的时间点在2025-2030年之间,
到203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肯定超过了美国;
三大经济圈+福建省的人均GDP超过或者赶上台湾;
同时中国海军+海军航空兵+陆基支援力量在东亚海域面对美军航母编队+美军日本基地支援力量+日本自卫队可能的军事支援形成均势甚至优势;
我们的航母数量会从现在的2艘增加到3艘以及更多,055驱逐舰大量量产并且形成战斗力,075两栖攻击舰,舰载四代机,舰载固定翼预警机,舰载远程无人机,电磁弹射都已经批量装备航母编队,
到2030年,我国半导体产业链实现自主化,同时半导体芯片制造产能是2021年的至少2倍甚至3倍以上。
可以说到那时候,我们在军事上,经济上,科技上都比较好办了,实力够强大的时候,和平统一的可能性会加大,让我们以更小的代价实现统一。
但是事情的发展往往不会以理想状态出现,
2022-2030年之间的最大风险点,就是一旦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的怂恿下,以及台湾内部的台独势力发展下,台湾越过了武力统一的红线,例如出现《反分裂国家法》规定的情形,而越过红线是我们不能容忍的,一旦出现则必须马上开始武力统一进程。
现在台湾岛上的台独势力在不断发展,同时美国乃至于日本越来越倾向于打台湾牌,他们在不断的切香肠挑战中国大陆的底线,
尽管台湾当局现在不敢搞法理台独,但是却一直在搞实质台独,如果量变太多终究会引起质变,一旦导致我们忍无可忍,战争是有可能会在某一天提前爆发的,我相信即使这样我们也能获取军事上的胜利,但是在这来临之前,国内各行各业都必须要做好预案,避免战事爆发时猝不及防,手足无措。
最为简单的,现在就必须在产业链上去台湾化,现在中国大陆还在从台湾进口不少电子零部件,机床乃至于化工产品等等,这些东西又不是高端芯片,其实是可以逐渐被替代的,如果现在还不做这些工作,则在局势突然变化时,企业的供应和正常运转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2021年8月美军从阿富汗撤军的混乱局面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不管是当地亲美,为美国做事的阿富汗人,还是美国人自己,都没有做好准备和预案,以至于局势迅速变化时,发生了争相逃离的悲剧,美军相当多的军事装备都留在了阿富汗,大量亲美的阿富汗人没有来得及撤离,甚至很多西方公民也没有来得及撤离。
同样的还有2022年2月突然爆发的俄乌战争,其实在乌克兰的中资企业损失是很大的,因此对于台湾,由于未来统一是一个确定的事件,而发生武力统一可能性又很高,如果提前就做一些预案,是可以减少损失的。
我觉得我国的企业一向不太注意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以至于前几年中美贸易战和科技战爆发时,以及去年初的疫情爆发时往往措手不及,很多企业遭受了重大损失。
那些在供应链上还在大量依赖台湾产零部件的公司,需要好好评估下一旦武力统一开始对自己企业的影响,
如果去台湾化,或者说去除对台系供应产品依赖的工作不从现在开始就做起,
由于台湾岛上企业的正常运作需要员工,物流交通,海关,金融等都能有序运转,而统一战争结束后还有政权交接的问题,一旦局势变化,战争开启,台湾岛上的企业如果数个星期,甚至数个月都不能正常恢复生产,这对企业来讲将是沉重的打击。
尤其是那些本来经营就不太好的企业,不能让意外事件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再来说下产业的事情,由于经济就是由不同的产业组成的,到2030年,我最关注的事情是中国有多少个城市新进入“新一线城市”或者“强二线城市”的行列。
我觉得过去的十年,我国有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就是在北上广深之外,成都,杭州,南京,武汉,苏州,合肥等城市在产业方面在逐渐拉近和一线城市的差距,这让我国的年轻人有了很多新的出路,不再是只能选择到北上广深生存。
我们可以以成都为例子,2022年的今天成都有多少人月薪过万?
2019年1月1日以前我国规定年收入超过12万的要自主申报个税,而那个时候很多城市会公布自己的自主申报个税的人数,所以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当地月入过万的人数至少在多少。
2017年成都市个税自主申报人数为22.45万人,比2016年的12.456万人猛增80.2%,注意这个2017年申报的其实是2016年的全年收入,也就是说2016年成都市月入过万的人数至少在22.45万人,当然了要考虑到很多人其实没有申报,因此实际的人数是要比这个数字高出不少的。另外这个高达80.2%的惊人的增速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我国个税系统在日益完善,申报个税的比例不断提高;二是居民的收入分布并不是平均的,而是正态分布,比如月入过万的人比例只有5%,而8000-1万的人比例有10%,那么五年后由于收入增长,这10%的人收入从8000-1万这个区间上升到了1万以上,则月入过万的人数就从5%增加到了15%,变成之前的三倍,会呈现极高的增速。
现在相比2016年,六年已经过去了,月入过万的人数相比六年前肯定又上升了不少,再怎么保守的估计成都月入过万的人数也在50万人以上,甚至很大可能在100万人以上,当然即使这样高收入人群占比也不高,毕竟成都目前人口已经过2000万人了,其中就业人数1000万左右吧,就算100万人占比也就是10%左右的水平。
到2030年,我们即使每年只保持5%的增速,在二三四线城市月入过万的人口比例也会大幅增加,如果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发现在我国更多城市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享受不错的薪资,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水平,那会是件大好事。长沙,东莞,西安,重庆等城市都有潜力,像东莞其实产业发展不错,但是城市建设水平方面还有待提高,不像个繁华的,有标志性地标的大城市。
我一直觉得解决共同富裕的最好办法就是产业转移,一个岗位从一线城市转移到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即使工资水平一样,由于房价低不少,而且还可以在家乡原籍附近工作,对于员工的个人生活水平提高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