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高端制造业又被我们撕开一道口子。就在昨天,由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上海成功出坞,并停靠在长江口的码头。
以此为标志国产大型邮轮项目全面转入码头系泊调试阶段,预计将于今年底完工交付。而这距离去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邮轮游艇装备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才过去10个月。
完蛋!人类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又被咱摸到了一颗…
独立于全球化之外
豪华邮轮制造业是欧洲绝对的高地,即便是老牌强国美国,以及作为后起之秀的东亚三国,都完全无法比拟!在中国之前,能造大型豪华游轮的公司满打满算就四家,意大利芬坎蒂尼造船厂、法国大西洋造船厂、德国迈尔造船厂,还有芬兰的阿克尔集团。
这四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5%,基本属于垄断的局面。其中,芬坎蒂尼造船厂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一家占了一半以上,同时,它还是欧洲第四大海洋防务供应商,自2002年以来,芬坎蒂尼共交付了超过50艘海军船舶。
在组织逻辑上,豪华邮轮制造业与其他高端产业存在着明显区别,以商用客机为例,受全球化分工的影响,空客的本土化率只有50%,剩下的很多零部件都分在三十多个非欧洲国家建造,比如中国为空客提供了电子舱门、机翼、应急舱门、后登机门等。
但豪华邮轮制造业从总装到供应链均高度集中在欧洲内部,本土化率甚至超过85%。
85%是一个什么逆天的概念?
大型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供应链有100万个零部件,高铁有200万个零部件,汽车有2万个零部件,大型客机有500万个零部件,而15万吨级别的豪华邮轮拥有2500万个零部件,是普通汽车的250倍,高铁的10倍、飞机的5倍。如果把邮轮内部的各种管线平铺,其长达有4200km,相当于从北京到新疆喀什的距离。
2500万个零部件按照85%的比例计算,也就是说,欧洲本土就要承担至少2100万个零部件的制造,这在全球化的今天是相当恐怖的存在。
为此,欧洲在本土搭建了一条庞大的产业链:包括300家船厂和22000家海事设备公司,约100万左右的技术员工,在某种意义上,豪华邮轮制造业是完全独立于全球化之外的新大陆,可谓自成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