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到货币贬值问题,我们总是会产生一系列的联想,比如二战初期德国的马克,国民党那会的金圆券,以及如今的津巴布韦、委内瑞拉等的货币,这种历史级别的货币贬值和恶性通胀,对所有关注经济理论和现实生活的人,都有着难以忽略的持续性心理冲击。
但恶性通胀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大家还很难达成共识,简单的一句“任何通胀都是货币现象”是很难解释的。因为有太多的反例,比如日本,国家债务占GDP的比重是全世界最高的(政府赤字是发货币的一种形式)。
为了多发货币,日本央行直接印钱购买国债和本国的股票基金等,日本政府发的债里面,有超过60%被直接可以印钱的日本央行自己给购买了,日本央行还采取了零利率和负利率,持续性长达数十年,但日本至今没有出现恶性通胀。
再比如土耳其等国家,目前通胀问题十分严重,但土耳其的国家债务占GDP的比重非常低,只有30%左右,要知道日本这一数据已经快到300%了。土耳其等国的利率水平一直也非常高,目前基准利率已经达到30%。跟土耳其类似的国家还有很多,比如阿根廷、巴西等,通胀率和利率水平都相当的高。
我一直有一个瞎理解,就是如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日本没有非常及时的采取大胆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日本就不太可能维持更大的投资和生产,以及消费能力,就不太可能在劳动力等持续萎缩,房地产等行业持续下滑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维持住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规模。
按照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德国在时隔50年后,经济总量才重新超过了日本,而这里面需要关注点在于,这并不是德国经济突然间出现了巨大的利好,更主要的原因是,日本倒退了,也可以说日本用来搞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条件发生了变化,也就是日本的“通缩”(福利?)前提开始松动了,日本出现了物价走高的预期。
假设日本开始逐步退出“宽松”政策,德国经济规模很有可能会持续超越日本,并拉开很大的距离,要知道欧元区目前还处在加息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