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在去年9月,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一度陷入被动,在9月21日,俄罗斯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启部分动员,局势随之进入更危急的状态。在9月23日,我写了这篇文章。一个半月之后的11月9日,俄罗斯从赫尔松市撤军,回到第聂伯河东岸,标志着俄罗斯真正将战略重心收缩回顿巴斯地区,局势也随之逐渐重回主动。当然俄罗斯现在已经挺过了最难的阶段,但是战争还未结束,俄罗斯依然可以从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学到很多东西。
在俄乌冲突开始之初,从国际上的态势去看,就感觉这个事跟当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颇有点相似。当时还写了一篇文章《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从这个角度看俄乌冲突,一切豁然开朗》,对此专门进行了讨论。
之所以俄乌冲突和对越自卫反击战有点像,最主要的原因是,中美俄这个三国的力量对比变化,今天跟当年,都有些相似之处。当年的态势是美苏争霸,但是苏强美弱,我们站哪一边,哪一边就可能压倒另一边。
而我们当年的情形是想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融入西方的市场经济。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又正好赶上了越南跟苏联靠拢,在边境上挑衅。所以我们选择进行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快速打击了越南的野心,又用十年老山轮战,拖住了越南。
而当年的战争开始之前,我们也曾和美国有过一次会面,达成了一些共识。之后战争的发展基本上都在我们的预期和控制之内,苏联源源不断的支援越南,一定程度上也被拖入了泥潭,加剧了苏联的解体进程。
而如今,历史轮转,到了俄罗斯这里,如果以俄罗斯的视角去看,同样是美强中弱,同样是俄罗斯要做出选择,那么俄乌冲突的出现,自然也就在历史的坐标里,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参考。但是可惜的是,这么好的教材,似乎俄罗斯并没有学到这里面的精髓。
我觉得现在的俄乌冲突,没有达到俄罗斯一开始的战略设想,多少跟他们的战略认知和战术推行方面的能力,有点关系。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俄罗斯即便在今天,依然还可以从当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学到很多东西。
我觉得至少在三个方面,俄罗斯可以再好好琢磨琢磨。
第一个是开场要树立绝对的战场优势
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开始于1979年的2月17日。俄乌冲突开始于2月24日。可以说时间上都高度接近。但是当年我们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得跟俄罗斯现在不一样。我们一开始就是集结重兵,用优势兵力进行快速突进。
我们当时在中越边境,总共集结了约22万人。随着战争打响,我们的整体战术还是发挥了快速机动,分割穿插的传统优势,最后几乎全歼了越军308,346两个师。在3月初,就拿下了谅山。
因为谅山是越南首都河内的门户,拿下这里,剩下到河内的150公里,基本是一马平川,越南再无险可守。所以自古就有“谅山下,越王降”的说法。打到这里之后,我们随即撤军,并将沿途的基建桥梁,工业设备,悉数带走,以削弱其工业实力和战争潜力。
从3月5号宣布撤军,到3月16号全部撤回国内。这次反击战,打了一个短平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最主要的开场之战,既打击了越南的嚣张气焰,又给世界展示了一下我们的决心和勇气。
可以说战略目标基本上都达到了。随后我们就正式开启了各项改革开放的准备工作,因为当时的西方世界,从这场战争里,看到了他们想看到的,也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答案。
那么作为对比,我们再看看此次俄乌冲突,多少就缺了那么点意思。
一开始的面就摊得太大了,从乌克兰东部各州,到南部的敖德萨港口,再到首都基辅郊区的机场,俄罗斯可以说是用少数兵力,发动了全面进攻,而不是集中优势兵力,对乌克兰的重点方向进行突击。
这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乌克兰的面积太大,同样是20万人,俄罗斯军队一投下去,基本变成了散兵游勇,根本达到不到预期的效果。说实话,这种打法,确实只适合望风而逃的对手,但是乌克兰虽说不咋地,但是确实也没到这个地步。
这直接导致了后面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陷入了被动。因为战术行动和战略目标,可以说完全不匹配,后续的跟进战术和后勤保障,也都在计划之外。搞到最后不得不从多个方向撤军,再次回到重点方向,顿巴斯地区。
如果一开始俄罗斯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对顿巴斯地区的乌军打一场歼灭战,那形势可能又完全是另一回事了。所以这个头,确实开得不太好。
第二个是战争必须高举道义大旗
我们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还是叫自卫反击战。你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战争的双方,谁是正义的了。俄罗斯对这次战争的命名是特别军事行动。其实我觉得叫反霸权主义扩张军事行动,可能更合适。
俄罗斯呢,相对应的,如果要举起道义大旗,还得从行动上去体现。
我们的对越自卫反击战,高强度的战争其实只持续了半个月,教训了越南之后,我们就迅速撤回了国内。其实不仅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在抗美援朝,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我们基本都是如此,打完就撤回来,绝不觊觎别国的领土。
美国人去哪打仗,不管输赢,最后都喜欢驻军,维持自己的军事存在,说好听点是保护别人,说不好听点就是拿捏小国。但是我们历来都是干干净净的,这在道义上,可以说是很光辉的形象,没给别人留下什么话柄。
这个事情,很多人可能觉得太过注重道义,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在丛林社会,没人在乎这个。但恰恰是如此,在更长的时间周期里,才能显出道义的珍贵,同时也一定会在其他地方最终体现出它的价值。
对比下来,现在的俄乌冲突,俄罗斯的反霸权主义斗争特点,始终不够尖锐,不够突出。而且在战场的执行上,也可以说是一步错步步错。
开场没开好,现在为了改变被动的局面,不得不对乌东南的四个州进行公投,这么一来,如果他们公投加入俄罗斯,就会成为俄罗斯领土,俄罗斯进而开启部分动员,并可以使用核武器对新领土进行防御。
这么干,听起来很霸气,实际上是处于被动之下的无奈选择,因为这么干的时候,反霸权主义的大旗,成色就会不足。虽然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是丛林法则,但是用魔法打败魔法,总归让人感觉,这会不会是屠龙少年又成恶龙的老套故事?
反之,俄罗斯从我们对越自卫击战中,则可以学习到一种有别于西方思维模式的东方智慧。雷霆一击,速战速决,不要领土,退回国内。如果俄罗斯能采取这样的战术行动,其对欧洲内部的撕裂和分化,作用想必会和现在有很大不同。
当年我们在打下谅山之后,形势大好,如果快速推进,河内指日可下。但是一旦占据了这片领土,也就意味着,战争永无宁日。那么我们在战略上,还准备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搞改革开放,在北边有苏联威胁,南边要出境作战的情况下,还怎么搞呢?
所以战争只是一种战术行动,战术要为战略服务。
俄罗斯打击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只能称之为战术行动,如果战略上真的要反霸权主义,要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秩序,怎样才是合理的战术配合?
难道不应该是重点针对霸权主义的总后台美国,及乌克兰境内为美国核心利益服务的那群人吗?消灭核心的纳粹武装力量,消灭美国扶植的代言人,然后把矛头对准美国,全世界自然也会感同身受,倍受鼓舞。
第三个是战争要为经济建设服务
我们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后期,主要是在边境地区,进行小规模的反击战。后来发展为持续十年之久的老山轮战。就是在我方选定的战场,选定的时间,选定的规模之下,拖住越南,也拖出越南背后的苏联,直到后面苏联在阿富汗和越南,两线都被拖垮。
这相当于是一种,名为打越南,实为把苏联拖入持久战的战略。因为与今日情形相似的是,当年也是苏联,对越南进行源源不断的援助。我们用老山轮战,把各个军区的部队,轮流派到战场经历实战,既锻炼了队伍,又让对方时刻不敢掉以轻心。
老山轮战这十年,是拖住苏联的十年,也是越南失去的十年。因为我们国土面积大,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在老山轮战的同一时期,我们已经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但是越南要时刻备战,经济建设全都荒废了。
持久战打越南,是战术,拖住苏联,是战略。
那么这对于今日的俄罗斯来说,是不是有同样的参考意义呢?
俄罗斯同样有广袤的国土,有战略纵深,打乌克兰只是战术,关键是也要借助这个地缘关系,拖住美国。乌克兰的人口几千万,乌克兰在战争时期的吃喝拉撒,都需要外部的援助,这就是美国搞代理人战争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如果俄罗斯通过冲突拖住美国,同时在远东地区,开启远东大开发战略,进行以融入东方经济体系为目标的经济开放与建设,那么假以十年,俄远东地区,将是另一个经济中心,海参崴可以是又一个东方明珠。
有了经济建设,俄罗斯何愁国力不济呢?
过去俄罗斯总是担心这担心那,说实话,经济发展不起来,战争推进又不顺利,不是更值得担心吗?如果在西方的围剿下,最后导致国家解体,俄罗斯不是同样也会失去远东吗?把远东建设好了,俄罗斯自然就成为欧亚大陆上的经贸交流大通道。
咱们退一万步讲,历史的变迁,谁又知道呢?俄罗斯的未来如何,还是掌握在俄罗斯自己的手里,发展好了根本不必担心这些。即便发展不好,现在也无法未卜先知,就算几十年后,俄罗斯又变了很多小俄罗斯,那至少远东地区也是个人类文明的繁华地区。
格局大点,心胸自然就开阔了,目光也就长远了。
而远东地区的开发,这个时间窗口,真是时不我待。俄罗斯不应该再犹豫,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毕竟从人类文明的历史来看,未来世界的中心,将会回到东方,这是大势所趋。
最后
截止到目前,俄乌冲突才半年多的时间,而俄罗斯需要通过乌克兰拖住美国的时间,可能长达数年,持久战就不可能既是大规模,又是高强度的,任何一个大国也无法承受这样的持久战。所以后续俄罗斯,在战争的地点,时间,和规模的选择上,要构建主动权。
同时经济发展,是支撑战略诉求的基础,所以俄罗斯的经济向东战略,不能光说不练,迟迟没有行动,这最后耽误的,只会是自己。很多人可能会说,你这也太东方视角了,可是不然呢?没有东方视角,俄罗斯还敢单挑北约吗?
俄罗斯当前已经有点被动了,要化被动为主动,说实话,从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俄罗斯还可以学到更多。
东方智慧,日学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