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一些盖世奇功,怎么评价都不为过。比如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封狼居胥,窦宪勒石燕然,班超36人灭55国,苏定方五年灭四国,蓝玉犁庭扫穴痛击北元……
这些盖世奇功,为历朝历代的人们津津乐道。为民族为国家立过功劳的,理应被千古传颂。然而还有一些千古奇功,因为各种原因被严重低估。
比如湖南人之于新疆的功劳。新疆,那可是占了全国领土的六分之一,幅员极为辽阔,资源极为丰富,风景极为壮美,人民极为可爱,若没有湖南人,新疆可能都保不住。
说到这儿,大家肯定第一时间想到民族英雄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但其实近代以来,还有数以万计的湖南人前仆后继为守卫和建设新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此外,收复了伊犁地区的曾纪泽是湖南人(曾国藩次子),新疆首任巡抚刘锦棠是湖南人(左宗棠手下第一猛将),第二任巡抚魏光焘是湖南人,第五任潘效苏是湖南人,新中国猛药治理新疆的王震将军也是湖南人。
湖南人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这个历史资料颇为丰富。但是我国还有一个省,为保住整个东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这个省就是山东。
其实中原王朝尤其是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对东北的控制一直很弱。弱的原因很简单,那里是苦寒之地,除了游牧民族,定居人口很少。
举个简单的例子,清军入关时整个满族的人口可能只有30多万人。清朝入关之后,大量的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锡伯族随军入关(从龙入关),东北人口更加稀少。
清政府入主中原后,下令禁止汉人移民东北,毕竟东北是他们老家,他们把东北视作龙兴之地,希望借此保持东北地区的独立性和稳定,以巩固满洲贵族的统治地位。
经常有人说清朝不修长城,意思是长城没用。其实清朝悄悄修了,而且还不短,这就是辽宁境内的柳条边长城。
这条柳条边长城总共1900公里,柳条边以内叫“边里”,柳条边以外叫“边外”。而且一直都有军队设卡,其作用就是防止汉人进入东北。对于汉人百姓来说,柳条边决不允许穿越或闯卡,否则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但禁令归禁令,随着关内人口的激增,还是有一些人移民到了东北。尤其是乾隆中后期,关内人口达到了三亿之多,且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出现了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
其中一些难民冒死进入了东北,清政府曾想强行阻拦,但发现这些人已经没有活路了,于是就放过去了一批。不过也不多,到了嘉庆年间,东北汉人超过百万,且主要在柳条边以南。
到了咸丰年间,东北柳条边以北汉人总数已经超过了几十万,汉人已经少部分越过了松花江。但这时候,整个东北的汉人和少数民族总共也只有两百多万人口。
松花江以北地区,人口依然十分稀少。说起来就令人痛心疾首,如果清政府早点迁民到外兴安岭和库页岛,说不定外东北就守住了。
外东北为啥没守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所失去的土地上人口稀少,沙俄割占外东北时,整个黑龙江以北只有不到五万人口,库页岛上也只有上千人口。
一个很荒诞的事实,沙俄和日本争夺库页岛时,清政府竟然不知道此事。人口太稀少了,平均几十平方公里才一个人,所以俄日侵略者借口说库页岛是无主之地。
失去外东北后,清政府才如梦初醒,1860年东北局部开禁,大批的汉人海陆并进涌入东北。春暖花开时闯关东的汉人每天都有一万卡口的士兵累得要死。
很多汉人,也开始越过松花江继续北上,来到了黑龙江边。到甲午战争爆发前,东北总人口已经超过了800万规模。
甲午战争战败后,后知后觉的清政府发现了日本对东北的野心,以及沙俄对谋松花江以北地区的觊觎,甚至刚改名为大韩帝国的朝鲜也有染指东北的想法,于是1897年东北全面开禁。
这一开禁不要紧,每年都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汉人进入了东北。黑龙江人口很快也超过了百万,汉族人口开始遍布东北各地。
大量人口进入黑龙江和吉林,东北地区设立了和关内一样的州和县行政管理体系。1907年,东三省正式成立(黑龙江、吉林、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