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庆彬有理:中俄头等大事还在谈判,时间站在中国这边,俄罗斯的底牌不多了|2024-06-05

中俄头等大事还在谈判,时间站在中国这边,俄罗斯还价的底牌不多了。
中俄间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已经进入谈判的最后阶段,目前合同其他方面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价格还没有达成一致。

图片

【克宫对中俄间的价格分歧不置可否】
按照过去的经验来看,这往往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根据外媒最新消息,中俄的主要分歧,主要是中国这边给出的合同价格,和俄罗斯内部市场的标准差不太多,这个数字远低于国际市场价,也低于俄罗斯的心理预期。
对于外媒的“爆料”,中俄的态度都比较耐人寻味。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就回应说,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情况。但谈判将继续进行,因为中俄元首对此进行过讨论,都表达了明确的政治意愿。
我方外交部也表示,中俄两国元首的共识,就是寻找合作中的利益汇合点,确保彼此成就。
看得出来,围绕2号管道的谈判进展,中俄都是一副不置可否的态度,没有特意突出价格上的分歧,只是强调双方会继续接触。

图片

【中俄新一轮天然气合作,迟迟没有就价格达成一致】
这种情况其实是在预料之中。上次普京国事访问中国,俄气高层并未随行,中俄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也没有明确提及“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的具体事宜。那时候外界就隐隐有预感,中俄下一轮天然气合作,还得再等上一段时间才能出结果。
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中俄在价格上的分歧,并未盖过战略上的共识,而后者才是中俄能源合作的内生动力。
中俄迟迟无法就价格问题达成一致,本质上是两国议价权的此消彼长。在双边能源合作中,议价权就等于主动权。
如果我们回顾本世纪初到现在的几场中俄能源谈判,就不难发现,俄罗斯的议价权,整体呈现出一个不断走低的趋势。这跟中国的多方向能源布局,以及俄罗斯自身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不无关系。

图片

【中俄能源合作,俄罗斯的议价权一直在走低】
一开始,俄罗斯高价卖天然气给欧洲,也给中国开出了同样的价码。而我们则是坚决要求俄罗斯要考虑中国能源市场的实际情况,同时在其他方向拓展能源进口渠道,确保不依赖特定国家。
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乌克兰危机开始冒头,俄欧关系不断交恶,经贸关系也难免受到消极影响。欧洲这边市场不稳定,那么俄罗斯回过头来再与中国谈,手中也就没剩下多少筹码了。
当年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也就是现在的“西伯利亚力量1号”,是两国能源谈判一个显著的转折点。中俄在最后关头,就价格问题达成了一致,虽然具体数字无从得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比欧洲那边要低得多。
当然,为了达成一致,中俄在谈判过程肯定都会酌情作出让步,只是俄罗斯这边的幅度会更大一些。

图片

【普京当初访华,俄气高层并未随行】
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俄罗斯总统普京每每谈及中俄能源合作,总是要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一句,中国是个难缠的谈判伙伴。
而当中俄围绕2号管道开始谈判时,俄罗斯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收紧,开始全力推动“向东看”战略;与此同时中国的能源布局开始初显成效,与中亚合作稳中有进,对于2号项目的需求,也谈不上迫在眉睫。
更何况1号管道到现在还没满负荷运行,所以我们在谈判时,会显得更加游刃有余。
而俄罗斯这边,也有自己的考量。俄乌冲突一时半会难以结束,即便最后达成停火协议,俄罗斯要想修复与西方的关系,让自家能源重返欧洲市场,依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至少在普京任期的前半段,不是应该优先考虑的事情。
不过话又说回来,议价权并不总是一成不变。2号管道的谈判进展,最终取决于俄罗斯未来会面临一个怎样的国际环境。

图片

【关键是看普京如何判断未来俄罗斯的处境】
如果普京政府的判断是,俄罗斯的外部环境持续恶化,与西方的对立进一步加深,那么在天然气谈判问题上,克宫自然会选择多让步一点。
虽然俄罗斯也可以基于“向东看”的框架,去寻找其他买家,比如说印度、东盟等等。但从中俄战略关系的表现来看,与中国的能源合作,前景无疑是最可观的。
说白了,即便价钱没谈拢,但俄罗斯不会只算经济账,也会算地缘政治上的账。从各方面来讲,2号管道对于远东的经济发展,以及俄罗斯自身能源安全的意义依旧巨大。
所以克宫依然有充足的动力继续与中国磋商下去。另外,2号管道是中俄领导人都亲自过问的项目,自然没有怠慢的道理。分歧只是一时的,但中俄战略合作的前景却是长期的。
从中俄各自的表态上也能看出,两边都清楚元首外交对中俄关系的意义,关键还是要找到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汇合点。
赞(17)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庆彬有理:中俄头等大事还在谈判,时间站在中国这边,俄罗斯的底牌不多了|2024-06-0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