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谈俄乌战争时,经常会讲到某个方向的乌军增兵到了某种程度。
大家就会觉得,这乌军为啥有这么多部队和兵力?一个战区内本来就有大批部队了,又同时在几个方向有增兵动作,并在维持消耗的状态下还能继续战斗,都是从哪儿弄来的部队?
首先,乌军在战争中不断扩充部队编制,这个肯定不是啥新闻了;毕竟乌军在开战后新编的战斗旅都有几十个之多,比战前的正规军规模都大。
而且战争是动态变化中的,前线部队不断战损,后方的征兵动员也在同步进行。
从乌军扩编部队的状况看,动员量是远大于战争消耗量的,由此才能挤出兵力去扩建新军。
在动员兵力补充消耗和扩建新军之外,战场上的增兵还有一大来源——拆东墙,补西墙。
当然,这是一种不太好听的说法;说好听点那叫资源的优化分配和向重点方向倾斜。
比如说在赫尔松战区和扎波罗热战区的乌军部队,现在已经向其他战区输送了将近20个建制战斗旅的部队。
而且这些旅队在乌军中都算状态比较好的单位,投入到新的作战方向后大多是作为主力部队使用的。
比如在扎波罗热战区,乌军在2023年夏秋季大反攻时,曾准备了四个波次的兵力。
第一波次:当地原守军第65机步旅,外加北约化的第33机步旅和第47机步旅。
此后第33机步旅调到了马林卡—库拉霍沃方向作战;第47机步旅先后转战阿瓦迪夫卡—红军城方向和库尔斯克;这两个旅都是各自方向的主力部队。
第二波次:北约编训的第116机步旅、第117机步旅、第118机步旅。
此后第116机步旅转战多处,现在在库皮扬斯克方向;第117机步旅在红军城方向,本战区只留下了第118机步旅。
第三波次:北约编训的第46空突旅、第82空突旅,以及第71猎兵旅、第78空突团。
这波部队是当时乌军的战略预备队,后来第46空突旅调到马林卡—库拉霍沃方向;第71猎兵旅辗转多处,现在在红军城前;第78空突团和第82空突旅在库尔斯克,而且都是各方向的绝对主力。
第四波次:国民卫队系统的第3机动旅、第14机动旅、第15机动旅。
上述旅队都曾外调,现在第3机动旅回防当地,而第14机动旅和第15机动旅都调到了红军城前参战。
以上四个波次的乌军都是投入到主攻方向的,在其侧翼方向则有著名的第128山地旅;这个旅现在也被调到了大诺沃西尔卡方向。
而在上述正规军力大量外调的背景下,乌军曾在库班方向补入第141机步旅以及国民卫队的第11旅、第17旅,现在这三个旅也全部增援大诺沃西尔卡方向。
如此,曾在扎波罗热战线活动的乌军17个旅、团(绝大多数为主力部队),如今留下的只有第65机步旅、第118机步旅、国民卫队第3机动旅,其余14个旅、团全部转出。
至于填补空白的单位已经没有主力旅了,只有被打残后长期扔在一边的海妖团、第3特战团、国民卫队第45团,以及一些独立营单位了。
我们知道乌克兰海军陆战队曾长期在赫尔松方向参加渡河作战,如今该部的4个主力旅——第35旅、第36旅、第37旅、第38旅已经全部转出。
其中除第36陆战旅在库尔斯克方向参战外,其余旅队均在红军城——库拉霍沃方向作战。
而随陆战队前往的,还有乌军在赫尔松整备出的第5坦克旅;该旅抵达战区后抽出部分坦克支援其他各部,本部则重新整合为了第5重型旅。
这样从赫尔松方向又转出了5个精锐旅,加上扎波罗热方向转出的14个旅、团,总数就达到了19个之多。
如果再考虑到同步转出的第1坦克旅一部、海军第73特战中心、第425突击营等精锐部队,那么折合出20来个旅规模的部队还是问题不大的。
而且我们看上述转出的部队番号,大都是目前响当当的乌军主力部队。
至于在赫尔松方向重新转入的,只有第150机步旅的残部和第72机步旅的残部,前者可能已经被改制,后者则是后调补充状态。
所以,乌军目前在整个赫尔松—扎波罗热战区的部队规模以及兵员素质,相较于巅峰时期是大为减少的。
外调的部队,有一部分构成了进攻库尔斯克的主力,其余则作为救火队增援红军城—库拉霍沃—大诺沃西尔卡这条线。
目前俄军从相应战区外调的单位有第7空突师第56空突团、第76空突师、第58集团军第136摩步旅、第49集团军第34摩步旅,以及海军步兵第810旅、第177团,此外还有几个动员兵团。
俄军外调兵力的走向主要是在库尔斯克,还有一部在哈尔科夫北,可以说全部填充了北部集群。
这也是俄军的确从乌克兰战场抽走大量兵力,但却没有影响红军城—库拉霍沃方向作战的原因所在。
毕竟相应方向的乌军抽兵更狠,它其实也难有威胁性动作;甚至因为这些战区内的俄军兵力明显占优,乌军自己的防守压力还是很大的。
大规模渡河作战,俄军现在还不至于付诸实践;但南顿方向的俄军部队有包抄扎波罗热乌军侧后的可能,到时扎波罗热正面的俄军再有行动,乌军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所以现在乌军必须整备一个集群的战略预备部队,否则将来出乱子填不上,那脑袋可就太大了。
给作者打赏,选择打赏金额
¥1¥2¥5¥10¥20¥50¥100 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