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学习小组:【基层说】累的累死,闲的闲死,基层“二八定律”怎么破?|2019-12-11

【学习小组按】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二八定律”现象,即20%的关键少数创造了80%的效益。小组发现,这些年“二八定律”在基层政府中越来越明显。不少基层领导干部甚是烦恼,哪怕是使了九牛二虎之力调动干部积极性,最后发现干活的还是少数干部。于是乎,基层普遍陷入“累的累死,闲的闲死”的困境。

那么,这个困境如何解决呢?今天我们邀请武汉大学的吕德文教授来谈谈这个问题。

“5+2”和“白+黑”

“累死”的干部主要由两部分人群组成,一是班子成员;二是年轻干部。这几年80后年轻干部已经逐渐成长起来,这两个群体有重合。“累死”的干部工作内容不同,如东部在搞项目、拆迁、环保等,西部在忙脱贫攻坚,但无一例外的,都是“5+2”和“白+黑”

笔者在中部某乡镇调研,发现当地乡镇领导调动干部积极性的最大杠杆不是绩效奖励,甚至不是升迁,而是正常休息。一个星期能够有一天的休息,就是对干部的奖励,要是能够休息两天,简直是天大的福利。反过来,如果某项工作做得不好,受到了上级的通报批评,乡镇主要领导普遍都会采取一个措施:取消休息!倒不一定是因为需要加班整改,而是因为加班本身就是一个惩罚方式。

相较而言,班子成员的“累”几乎是全方位的。

一是近几年基层治理任务急剧加大,各种事务性的工作极多。按照基层干部的说法,上级就不可能让基层有闲下来的时候。事情总是一件接着一件的。往往是,一个中心工作还没做完,上面又布置了另一件中心工作。概言之,这些年基层运动式治理确实有常规化的趋势,且运动越来越频繁。对于有一定领导职位的干部而言,无论这些工作理不理解,有没有精力去做,都得打起精神去做,应付也得认真应付。

二是基层工作已经大大转型,规范性程度越来越高。几乎所有领导干部都知道,规范不仅是上级要求,也是自我保护的需要。因此,几乎每一件工作都得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就怕出岔子。

三是基层的形式主义害死人。今年是基层减负年,会议文件等压缩了一些,但是,仍然负担很重。普遍情况是,乡镇主要领导,一个星期五个工作日,至少得有四天时间在开会,有时候周末还得加班。细究起来,这些会还真不能不开。因为,乡镇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每一项任务都得在乡镇落地。每一个分管县领导,都希望把自己的工作抓实。而抓实的不二法门就是,得让乡镇主要领导重视起来。怎么重视呢?当然是开会。

四是心里累。只要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职位,就得承担一定的责任。如果工作出了纰漏,问责是逃不了的。笔者调研的一个镇,2018年举全镇之力在抓景区建设,当地干部真可谓累死累活。但这年全县重点工作是拆除空心房,该镇因为没有力量开展这个工作,年终考核的时候,该镇排名全县倒数,分管副镇长还被全县通报批评了。更麻烦的是,这次通报批评恰逢全县干部大调整的关键节点,这位副镇长因此没有机会提拔。这个结果,不仅极为打击镇领导,全镇普通干部也甚是不平。

遭遇“天花板”

说实话,“闲死”的干部其实并不闲,他们都在完成份内工作,只是没有像其他干部一样累死累活。概言之,其实几乎每个单位都有一些常规性的工作,这些工作还是要有人去承担的。只不过,现如今,乡镇工作的绩效其实很难依赖于常规工作来衡量了。

“闲死”的干部主要是那些年龄较大的中老年干部。客观上,这些干部遭遇了“天花板”,提拔无望,工作动力自然就弱一点。不过,更关键的是基层治理生态导致干部没有积极性。这些干部的工作能力其实是极强的,他们大多经历过上世纪九十年代乡镇工作最为艰难的时刻,群众工作能力是极强的。但是,在现有的基层治理过程中,他们的优势没有办法发挥。

概言之,当前乡镇的主要工作已经不是和群众打交道,而是完成各色各样的行政任务。哪怕是需要和群众打交道,也不再是过去的工作方法。久而久之,很多有经验的干部有了“看透了”的感觉,他们对形式主义深恶痛绝,觉得上级政策不接地气。所以,那些“闲死”的干部,并非天生的就没有工作积极性,他们也受党的教育多年,年轻时候也是积极工作的。他们现在“闲”下来,某种意义上并非是主动所为。

“累的累死,闲的闲死”并非铁律

“累的累死,闲的闲死”看似矛盾,其实是一个问题:基层工作不接地气,无法调动干部的积极性。“累死”的干部看似积极,其实并非是内在工作动力的自然呈现,而是上级压力的结果。

幸亏,这些年全国上下都不断强调基层淬炼,基层干部的提拔通道比较顺畅,大部分“累死”的干部都得到了提拔重用。问题在于,这种激励机制其实是不可持续的。从基层干部体系的金字塔结果看,副科级是一个明显的天花板。一旦基层干部换代完成,这些年轻干部也到了中年、甚至老年时,“累的累死,闲的闲死”的现象还是会继续存在下去。

从基层干部的视角看,“累的累死,闲的闲死”并非铁律。事实上,在相当一段时期,基层是相当有活力,基层干部是极有工作热情的。

很多中老年干部在谈起八九十年代的乡镇工作时,都说其实比现在还累,也出了不少荒唐事,但基层干部普遍有工作积极性,因为乡镇有自己的财权和分配权,乡镇领导能够极大影响干部提拔。相较而言,现今的基层工作,理论上乡镇可以自主决定年终的绩效分配方案。但问题在于,绝大多数地方的绩效极其有限,根本就不可能拉开距离。

“累的累死,闲的闲死”现象甚是影响基层治理能力。不仅“累死”的干部满腹怨言,连“闲死”的干部也满腹牢骚。更为麻烦的是,在有些地方,“累死”的干部和“闲死”的干部之间还相互不信任。“累死”的干部嫌那些“闲死”的干部工作不积极,占了便宜。而“闲死”的干部也有不少想法,觉得领导都是在瞎折腾,做形式主义。

客观上,如果基层治理体系不变革,仍然按现在的模式运转,估计“累的累死,闲的闲死”现象是难以解决的。一开始都希望调动所有干部的积极性,但最后几乎都败下阵来。

有些乡镇党委书记说,与其花大力气调动所有干部的积极性,还不如就抓住关键少数,把工作维持下去就行了,哪怕是自己累一点也划算。倒是有少数有工作经验的乡镇领导,因为和那些中老年干部一样有共同的工作经历,知道其所思所想。并且,对现在的基层治理体系的症结也有较为清醒的认识,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形式主义的影响。因此,他们会创设一些机制来调动本应“闲死”的干部的积极性。

比如,笔者调查的一个乡镇,党委书记恢复了过去的“总支”,一个“总支”管若干个村,赋予“总支”充分的权力。在“总支”工作的,几乎全是群众工作经验丰富,又和村干部极其熟悉的中老年干部。这样,不仅有效调动了这些干部的积极性,还真正把基层工作做扎实了。

所以,只有基层工作真正下沉了,真正做扎实了,没了形式主义,且还增加了基层的治理空间,“累的累死,闲的闲死”的现象才会得到有效解决。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学习小组:【基层说】累的累死,闲的闲死,基层“二八定律”怎么破?|2019-12-11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