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凌晨,由6架运-20、3架伊尔-76、2架运-9组成的运输机编队从全国多个方向飞赴湖北武汉天河机场,执行战略大空运任务,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此举标志着中国空军战略/战役投送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战略空军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此次任务也是运-20首次实施非战军事行动,随着参加任务的多批运输机陆续着陆,镜头也捕捉到了军迷朋友们期待已久的大象漫步画面。6架运-20与伊尔-76成两列纵队依次排列,大国重器的气势恢宏令人印象深刻。
而此次任务最让人为之惊喜的是运-20在湖北武汉天河机场展示了它优异的短距起飞能力。运-20返航时,空载半油滑跑601米前轮抬起,736米整机离地…整个过程不过20秒左右,使得运-20稳稳占据了此次任务的C位。
短距起降是军用运输机关键指标之一,对大型运输机来说更是如此。新一代大型运输机要求能够实现“一站式投送”,直接将武器装备和人员运到前线野战机场,这样不需要中转基地,节省投送时间。不过前线野战机场大多条件简陋,跑道也不会太长,这个要求对大型运输机起降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短距起降性能越好,需要跑道越短,相对应的,对机场的要求就更低,飞机就能够在更多机场起降,任务灵活性更好。因此,运-20在研制之初,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短距起降能力,包括采用新材料和更先进结构设计,以降低结构重量。
在发动机推力不变对情况下,推重比更高,推重比更高意味着飞机加速性能更好,可以在更段时间或距离内达到起飞速度,还可以提高飞机爬升性能,能够在更短时间内爬升到安全高度。另外,运-20还用了超临界机翼、机翼上面设计有三缝增生襟翼,具备较好升力特性,能够进一步提高飞机起降性能。
现代战争节奏快,战场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运-20的短距起降能力在世界上绝对算是一流的。放眼全球能够自主设计生产大型军用运输机的国家少之又少,满打满算也不过4个。运-20作为我国第一款大型军用运输机,立项于2007年6月20日,仅用5年多时间就实现了首飞,之后经过3年多试飞验证交付列装。
仅用9年时间就走完了立项、设计、研制、试飞、交付的全套流程,放眼全球也是仅此一例,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举国之力的非同凡响。此外,运-20还“意外地”拿下了一个全球第一,该机是目前世界仍在批量生产的最先进大型军用运输机,其综合战术指标远在俄罗斯伊尔-76、欧洲A-400M、日本C-2三款运输机之上。
相信运-20接下来将在重装空投等高难科目中继续锤炼实战能力,发挥大国重器应有价值,此次战略大空运就是这一价值的直接体现。